榆樹市堅持以聚焦人才“三量”建設為舉措,造就出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優良、素質一流、富于創新的人才隊伍,為榆樹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堅強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增總量,把握人才引育環節 聚焦振興發展大局,緊盯榆樹市“一個中心、四個強市”高質量發展戰略,圍繞實現 “一個率先、兩個確保、三個翻番”目標,圍繞把握服務產業、服務發展的方向,強化精準優質引才育才,廣開進賢之路,不斷增加人才總量。 精準引才。分領域、分行業、分步驟,因地制宜引進各級各類人才,依托公務員招錄及各類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等招錄政策,加強機關和事業單位人才隊伍考錄招聘。對專業性較強、職位急需的人才,實行聘任制。對高層次人才、緊缺型人才,采取“季節型”“假日型”“契約型”等柔性引才方式,實現“高層次人才共享”。近幾年來,全市共招錄公務員(選調生)381人,通過省市 “服務基層項目生”計劃招聘事業編制300余人,通過其他渠道面向社會各類招聘100余人。疫情時期,有針對性招聘急需專業技術人才10人,充實到疾控中心等防控一線,引導企業自主招聘人才500余人。 優質育才。圍繞地方經濟發展和重點產業需求,分層次、分梯隊開展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技能型人才、專業技術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社會工作人才培養,彌補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短缺影響。重視本土人才培養,為人才成長培植沃土、提供環境,發掘不同類型的本土人才,合理擬定培養計劃,使各類實用人才由“粗放型、人員多”向“專業化、人才多”轉變。整合各類培訓資源,年投入培訓資金近千萬元,以各類培訓班為載體,打造一支能夠“影響一片、帶動一群、造福一方”的過硬本土人才隊伍。 返鄉回引。結合地方實際,制定人才回引措施,在創業信息、技能培訓、貸款扶持等方面提供幫扶,鼓勵和吸引外出人員返鄉創業就業,鋪就人才返鄉之路。幾年來,已回引以陳洪良、蔡文武、宋賀等為代表的返回家鄉創業就業人員千余人,創建“鴨田稻”“無人機植保”等一批新型產業。 提質量,強化培訓提升措施 突出理論武裝強黨性、業務培訓強素質、技能學習強本領,開展多層次人才培訓,全面提升人才素質。 黨政人才“成長化培訓”。采取主體班次“訓”、業務培訓“提”、掛職鍛煉“學”、基層一線“練”等多種方式,全面提升黨政人才業務能力。專業技術人才“專業化培訓”。采取“縣內縣外培訓”相結合,聘請專家學者、專業講師授課、現場教學、實地觀摩等多種方式,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崗位技能和業務知識的學習培訓,提高專業技術人才的專業能力。企業管理人才“精英化培訓”。依托省內外高等院校和專業培訓機構,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進行經濟學、管理學、專業技術以及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等內容的培訓,提高戰略管理和經營管理能力。 農村實用人才“提升式培訓”。充分利用域內各類培訓資源,開展各類科技講座班、技能培訓班、電視講座等專題培訓,通過聘請專家集中培訓、現場教學、傳幫帶示范等方式對全市種植養殖大戶、新型職業農民、互聯網電商人才等鄉土人才進行培訓提升,以提高生產技能、科技素質、致富本領、經營能力、市場營銷能力。社會工作人才“激勵式培訓”。開展社會工作人才專業教育培訓,大幅度提升現有從事社會服務人才的專業素質和職業能力。支持各類人才“繼續式培訓”。鼓勵各類人才以接受繼續教育、學歷教育、個人自學等方式提升學歷和知識層次,對考取相應學歷學位和專業技術等級的給予一定補貼;鼓勵農村實用人才通過培訓獲得高級職業技能,并給予一定的培訓補助。 活存量,做好人才用留文章 優化用才留才環境,積極為人才提供發展、交流和合作的平臺,營造“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生態,形成“人才盡來”的發展態勢。不拘一格用人才。針對各類人才成長的規律、特點,制定相應評價標準、晉升機制、獎勵辦法,調動全社會的力量積極參與到不拘一格選人用人上來。 打造“近來遠悅”生態環境。扎實推進各項體制機制改革,制定出臺各項政策,為人才的作用發揮營造優良的軟硬件環境。同時,注重對人才的政治吸納,對各類優秀人才在選拔使用、晉職晉級、吸收加入黨組織、村“兩委”換屆、“兩代表一委員”評選方面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切實提升他們的榮譽感和使命感,真正做到讓優秀人才用得好、留得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