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肉的藥用價值極高,民間素有“濟世良藥”的美稱。中醫認為,雞肉具有溫中益氣、補精填髓、益五臟、補虛損的功效,可用于脾胃氣虛、陽虛引起的乏力、胃脘隱痛、浮腫、產后乳少、虛弱頭暈的調補,對于腎精不足所致的小便頻數、耳聾、精少精冷等癥也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雌雄進補效不同 用雞肉進補時需注意雌雄兩性作用有別:雄性雞肉,其性屬陽,溫補作用較強,比較適合陽虛氣弱患者食用。但也因為火氣大,高血壓、中風、癌癥、痛風以及風熱感冒的病人不適合多吃。另外,公雞也被列為發物之一,有過敏癥、牛皮癬的人最好少吃。公雞的肉質較緊致,很難熬出濃湯。人們吃公雞更喜歡細嫩的“童子雞”,這時更要旺火快炒,保持其鮮嫩的美味。雌性雞肉屬陰,比較適合產婦、年老體弱及久病體虛者食用。最好選購未產過蛋的雌雞,將雞洗凈后切成數塊,放入砂鍋,再加入生姜2~3片,山藥25克,枸杞子25克,加清水到浸沒為度,加蓋文火燉3~4小時,即可食用。加入中藥可以增強雞的補益作用。 吃雞進補方式多 雞的營養價值以草雞為優,烏雞尤為雞中上品。雞肉的食用方法很多,蒸煮、燒湯、腌制、風干,均各具風味。雞湯味道鮮美,能促進食欲和乳汁分泌,但雞湯的營養價值不如雞肉高,所以喝湯時要連肉一起吃。由于雞性溫,吃得過多,易出現“燥熱”之癥,所以,一般每周吃2~3次便可。通常可將排骨湯、燉牛肉湯、豆腐湯、蛋湯等與雞湯調換著吃。 除雞肉和雞湯外,雞肝、雞腎、雞心、雞膽、雞內金等均有良好的醫療保健作用。如雞肝具有補肝、養血、明目的作用,適合視力下降、夜盲癥、貧血患者食用;雞心具有補心鎮靜的作用,適合心悸、虛煩患者食用;雞膽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對膽囊炎、百日咳患者有效;雞內金具有健脾養胃消食的作用,對消化不良、腹脹等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吃雞進補也并非人人皆宜。雞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會加重腎臟負擔,因此有腎病的人應盡量少吃,尤其是尿毒癥患者,應禁食雞肉;雞肉性溫,為了避免助熱,高燒患者及胃熱患者禁食;雞肉中磷的含量較高,為了避免影響鐵劑的吸收,服用鐵劑時暫不要食用雞肉。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雞頭最好不要吃,民諺曰:十年雞頭勝砒霜,雞越老,雞頭毒性就越大。雞臀尖是細菌、病毒及致癌物質的“倉庫”,千萬不可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