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谷類中的社交高手,愛串門走親戚的她,總是不好好的在自家谷類一畝三分地上老老實實待著,經常和一些蔬菜一起出現在老百姓的日常餐桌上,一不小心就占領了餐桌的“半壁江山”,一起來看看吧! 玉米窩頭、玉米餅子是許多人的回憶,80年代前,許多地方以玉米窩頭、玉米餅子為主食。 當然,現在許多人也自己在家做玉米窩頭,但此窩頭非彼窩頭。純玉米面窩頭口感比較粗,不太受大家的歡迎,因此許多人會加上面粉、牛奶等做改良版的窩頭,吃起來更加香甜可口。 玉米糊糊:五谷雜糧巧做粥 用玉米熬粥可以有多種,玉米面、玉米片……采用不同加工方式的玉米產品,其血糖生成指數(GI)不同:玉米面(粗粉,粥)GI為68,玉米糝粥(51.8),玉米片(78.5),煮的甜玉米(55),加工程度低的帶皮粒狀玉米GI更低。對于糖尿病人,盡量選擇加工程度低,帶皮粒狀的玉米做粥,如玉米糝粥。 隨手抓上一把打碎了的玉米,加入糙米、薏米、小米、大豆、紅棗等多種食材,加冷水,小火慢熬,美味飄香。一來增加其滋味,二來豆類和谷類營養互補,彌補玉米中賴氨酸缺乏的缺陷。 炒到菜里:金玉滿堂餐桌上 黃瓜、胡蘿卜、松子、蜜豆,加上黃燦燦的玉米便組成了這道喜慶的菜。 當然玉米霸占餐桌可不止這一道菜,還有玉米炒肉末、番茄玉米排骨湯、玉米土豆絲小煎餅、青椒炒玉米、玉米羹…… 水煮玉米:簡單方便啃著吃 糯玉米在可溶性糖、粗蛋白、支鏈淀粉等方面含量高,且較為均衡,這也和糯玉米甜糯韌滑的特性達成了“表里如一”。普通玉米直鏈淀粉、粗纖維含量高,其可溶性糖、粗蛋白、支鏈淀粉含量較低,所以皮會有點硬,有嚼勁兒,沒有那么甜糯,但飽腹感更強。 將一整根棒子,去除外面包裹的玉米葉,等到鍋內開始飄出誘人的香氣時,便可以用筷子插上棒子,愉快地“啃”了。 不過,啃玉米時,可不要放過容易殘留的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