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茶葉農藥殘留的問題可以說從未消停,時不時就會有一些非常博眼球的帖子出來,2017年一篇聲稱“中國茶葉98%都有農殘”的文章一度在網絡和微信上引起廣泛關注,后來陳宗懋院士對該謠言進行了澄清。前幾日,一篇題為《你喝的不是茶,而是毒藥》的文章又熱傳開來,再次讓很多茶友驚出一身冷汗。咱們今天就來說說茶葉農藥殘留的問題到底嚴不嚴重? 高殘留或高毒農藥已經遭淘汰 茶因其天然、健康的屬性廣受喜愛,甚至是不少人每天必備的飲品。飲茶者自然希望喝下去的茶綠色無污染,沒有農藥或其他有害物質,但這是不現實的。 茶樹通常生長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比較容易發生病蟲害,其規模化種植過程中必然離不開農藥的使用。據統計,目前茶樹或茶葉上使用的農藥有幾十種,主要是殺蟲劑、除草劑等。 我國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在茶葉生產中使用農藥,至今已有60多年歷史。最開始的20年間,茶葉中使用的主要是滴滴涕和六六六等高殘留農藥,因此這個階段的茶葉中農殘水平可以說是最高的。 后來人們逐漸認識到這些農藥會長期殘留在環境中不被降解,致使地球上幾乎每個角落都能找到它們的蹤影,給我們生存的環境帶來了持久的傷痛,于是各國陸續禁止了它們的生產和使用。 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多高殘留或高毒農藥被淘汰,轉而被一些高效、低毒農藥替代。茶葉也不例外,《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禁止將劇毒、高毒農藥用于蔬菜、瓜果、茶葉和中草藥材等國家規定的農作物。 農藥殘留和農藥殘留超標是兩回事 茶葉既然施用農藥,必然或多或少會有些殘留,但有農藥殘留和農藥殘留超標是兩回事。 國家允許在茶葉上使用的都是些低毒農藥,而且《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最大農藥殘留限量》(GB2763-2016)規定了48種農藥在茶葉中的限量要求,這些限量值都是根據科學的風險評估得到的,只要茶葉中的農藥殘留量不超過標準規定,對消費者而言就是安全的。 而且,茶葉上使用的多為擬除蟲菊酯類等脂溶性農藥,而非水溶性的,在泡茶過程中能浸出到茶水中的量很有限。 總之,有農殘不等于有危害。人體沒那么“無能”,是可以代謝掉進入體內的少量農藥或其他有害物質的,還是那句老生常談:離開劑量談毒性是耍流氓!不止茶葉,其他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也是如此。 降低茶葉農殘需多方面入手 雖說符合標準規定的合格茶葉中農藥殘留量對消費者健康是安全的,但大家肯定希望攝入的農藥越少越好。 要想降低茶葉的農藥殘留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茶農按照國家規定使用低殘留、容易降解的農藥品種,并嚴格控制使用量。 2.保證采茶的安全間隔期。茶葉作為一種植物,本身對農藥有一定的代謝能力,噴灑農藥后過一段時間(7-15天不等)再采摘茶葉,能使茶葉中殘留的農藥顯著減少。 3.利用生態控制措施防治病蟲害,減少農藥使用,也將大大降低茶葉中的農藥殘留。 4.消費者應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茶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