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在雙遼市遼東街豐巨村,一條小河在村東緩緩流過。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為了來往方便,生產隊挑選一根粗大木頭架在小河上,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獨木橋”,過往行人,方便多了。后來,為了過河安全,生產隊又找來一根同樣粗的木頭,并排架在小河上,再橫放上木板,這樣,誰都能安全過河了。在當時,這座“橋”成了全村惟一的水上建筑物,也成為人們休閑的場所,春夏秋三季,到了晚上,便成為小青年們的樂園,一幫小蛋子常在橋邊玩耍。人們就風趣地把它稱為“光棍橋”。 一年夏天的一個傍晚,有幾個小青年在河里洗澡,他們看見一個人騎著毛驢悠閑地向橋頭走過來,便悄悄地趴在橋邊,等那人騎著毛驢到了橋上,他們突然從水里站起,把毛驢驚嚇得一閃身,連驢帶人一起掉到河里。幸虧河水不深,那人在河里掙扎了幾下,便從河里拽著毛驢上了岸。演完了“惡作劇”的小蛋子們,在河邊拿起衣服,笑著跑近莊稼地里。一身泥水的騎驢人無可奈何,罵了幾聲,牽著毛驢走了。 一天傍晚,還是這幫小子橋頭群聚,他們老遠地看見一個人騎著自行車向橋頭走來,他們一起走上木橋,中間留出一條過道,騎車人騎著自行車上橋以后,怕壓著他們,車把一斜,連車帶人掉入河里,弄得滿身是泥水,他把自行車拖上岸,看了看這幫小子,“哼”了一聲,到大隊找到治保主任告狀。主任一聽,大怒:“這還了得,這不成了土匪嗎?我非得好好收拾他們不可!”治保主任果真把這幫小子叫到大隊部,對他們進行了批評教育,還責令他們義務把小橋兩邊加上了安全護欄。 從此,全村人都敢從橋上過了。每到農閑,不僅是小蛋子,姑娘們也來橋邊游玩了,時間一長,青年男女在一起說話無拘無束,其中有幾對小青年還背著家人自由戀愛,談一個,成一個。從那以后,人們就把這座橋稱為“鵲橋。” 黨的三中全會以后,土地實行聯產承包,河兩岸的黑土地年年大豐收。到了秋收時節,大車小輛滿載著豐收的果實在橋上過,“鵲橋”承擔不了這么沉重的壓力,于是,村干部四處籌集資金,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拆了木橋,在原來的位置上修建了一座永久性混凝土結構的石橋。通車那天,人們敲鑼打鼓,歡天喜地。一個種糧大戶問老書記,咱們得給這座橋取個名啊!老書記高興地說:“打樁奠基那天就起了名,豐收橋!” 金秋時節橋最忙。豐收的農民駕著滿載果實的車輛平安地走過小橋,愉快地送到打谷場上。冬日里,農民又把豐收的糧食送到國庫,大把的票子拿回家中,全家老少喜洋洋,重新編織明天的希望。 石橋經過三十年的風雨洗禮,為農民的豐收和新農村建設,奉獻了青春力量。近年來,交通工具不斷升級,經常有幾十噸和上百噸的車輛滿載貨物在橋上通過,豐收橋難以承載。農民們集資,請來了專業建橋施工隊,重新修筑了豐收橋。這座小橋結構堅固,造型美觀,橋面是柏油馬路。現在,在橋上過往的都是機動車輛,除了農用車、摩托車、小轎車、面包車和大客車,來往穿梭,當然還有各種工程車和上百噸的大卡車。 橋附近有幾處農家魚塘,經常有垂釣者來這里休閑釣魚。河邊翠柳成行,綠草如茵。每到夏日晚上,田間稻花飄香,橋下河水流淌,這里成了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地方。看到這些,老書記樂得合不攏嘴,對大家說:“這回得給橋起個啥名啊?”大家異口同聲地說:“幸福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