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一般意義指味覺,也指氣味或滋味。我想說的是人情味,家的味。家是遠方游子永遠的歸宿,家的味道是濃厚的、獨特的,需要每個人用心去品味。 因為疫情的影響,幾個月沒有回家,趁著五一小長假,一家四口駕車回老家陪母親小住了幾日。離開家鄉投身部隊一晃二十多年,每年回老家看望父母的時間都很有限。這次放假取消了所有訪友游玩計劃,安心回老家陪伴老母親。 五一的天氣和反復的疫情呼應,時而陽光明媚,時而陰雨綿綿。四天的時間里,我的內心五味陳雜。老母親83歲高齡,腦血栓痊愈已經八年,今年身體還算硬朗,記憶力很好。更難得的是母親始終對生活充滿了熱忱,對生命滿懷希望。父親去年過世,母親一直堅強的獨立生活。現在還能自己洗衣做飯,蒔弄園子,種點蔬菜,養點花草。 正是母親勤勞樸實、任勞任怨的性格,才含辛茹苦把我們哥七個養大成人。每次回家對我都是最直接的艱苦奮斗教育。從母親忙忙碌碌的身影中,我也看到耄耋老人對生活的熱愛,對未來的憧憬,用心在品嘗人生即將終點的生活味道。 母親知道我和妻子忙,平時沒有時間包餃子,每次回家都會為我們包頓餃子。血栓病愈后,手腳就一直不靈便了。說句真心話,看到老母親為了包餃子忙前忙后的,又是剁餡,又是和面,真不想讓她去忙活。而且自己工作也很忙很累,每次回家真的就想安安靜靜地在家里待著。母親做什么飯都喜歡,吃什么都特香。每次休假回家也拗不過母親,無論春夏秋冬,無論農閑農忙,這些年都是這么過來的。母親包餃子也有團圓之意,我們回家就是家庭團圓了。那些年家里窮,過年過節買不起肉,母親就東拼西湊弄點青菜,給孩子們包幾個餃子吃。買不起醬油,就用媽媽醬缸里腌的咸菜湯當做蘸料。直到現在哥哥還是這個習慣,每當夾著餃子蘸著醬湯放到嘴里的那一刻,餃子里滿含著深深的母愛。 農村都是用大鐵鍋做飯,用玉米秸稈或樹枝做燃料,每次做飯時,廚房和臥室都會彌漫著灶坑的煙氣和鍋里的油煙味,回家待幾天,全家人衣服和身上都會留下煙熏火燎的氣息。每次妻子都會幽默地和兒子說:聞聞身上炕洞子味兒,像不像熏肉臘腸!我們長大了,離開了家,到城市里生活,逐漸地離家遠了,和農村老家就有了一定的距離感,那種煙火味變得熟悉而又陌生。農民的兒子,都是在土炕上長大的,都是受這種煙火熏燎成長起來的,這是一種環境的熏陶,更是難得的成長經歷。不管走多遠,走到哪里,都不能忘了這種味道,更不能忘了家的方向、忘了初心,始終記得我是農民的兒子。人遠了心不能遠,要帶著家人孩子,一起嘗嘗這種人間煙火,嘗嘗這種煙火味道。 五月是春暖花開的好時節,馬路邊的婆婆丁和田間地頭的“大腦瓜兒”,都悄悄露出了芽,開出了漂亮的小黃花。早晨起床不久,前院的大嬸踮著腳,挎著柳條筐,送來了剛剛挖的婆婆丁、“大腦瓜兒”,還有大棚里種的小白菜。鄰居家的嫂子送來了笨雞蛋。親嫂子更是放下手里的農活,不亦樂乎地忙活了小半天。現殺的小雞,燉了蘑菇,醬上自己平時舍不得吃的大骨頭,炒上幾道農家菜,把家里的哥哥嫂子請來一起吃飯。每次回家,一大家子人都會一起吃頓飯。這時候一張桌子根本坐不下,隨便一湊就是兩桌,哪怕很擠很擠,有時還得有人站著吃,移動著吃,大家都很開心。一家子人七嘴八舌,你請我讓品嘗著飯菜的鮮香。每每這時,老母親都會表現很不高興地說,你們回來太鬧挺。實際上她看到兒孫們聚在一起,這種其樂融融的氛圍,內心是欣慰的、知足的,洋溢在全家人臉上那種甜美的笑容,也體現了家和萬事興的真諦。 女兒在屋子里呆久了,小手扯著我的衣角,嚷嚷著要到外面去透透氣。晚飯后,夕陽西下,兒子和女兒牽著老母親的手,時而蹦跳,時而奔跑,在村里新修的水泥路上撒著歡,妻子用手機留下祖孫相互攙扶的美好瞬間。叔叔嬸子,哥哥嫂子在院子里或大門外,遇到了都會很熱情地打個招呼,那種親切感、歸屬感,是我們生活在城市里永遠也體會不到的。樸實的鄉音,真摯的鄉情,美麗的鄉貌,整個村子都彌漫著濃濃的鄉味,讓你切身感受到一種暖暖的幸福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