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備春耕的黃金時期,田間地頭隨處可見轟鳴作業的摟草機、打捆機在清理殘留的秸稈,而在德惠市岔路口鎮南長溝村卻看不到這樣的場景。“去年秋收時,秸稈已經被收割機一并打碎留到地里了,冬天大雪一蓋,它就成了咱們黑土地的衛士了。”近日,長義家庭農場的負責人李長義告訴記者這個“秘密”。 眼下正是備春耕的黃金時期,田間地頭隨處可見轟鳴作業的摟草機、打捆機在清理殘留的秸稈,而在德惠市岔路口鎮南長溝村卻看不到這樣的場景。“去年秋收時,秸稈已經被收割機一并打碎留到地里了,冬天大雪一蓋,它就成了咱們黑土地的衛士了。”近日,長義家庭農場的負責人李長義告訴記者這個“秘密”。 地好水好,長得米自然好。岔路口鎮共有水田面積12000多公頃,水田面積占我市水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幾年來,該鎮大力開展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產前、產中、產后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稻米產業鏈不斷延伸。2021年,全鎮種植的1.8萬公頃水稻,總產量達到了14.9萬噸,水稻全產業鏈產值超過15億元。2021年,岔路口鎮獲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 綠色生態種植保證了稻米的品質,又如何將稻米的價值最大化呢?在吉林省松江佰順米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少東眼中,水稻產業是個鏈,出路在于稻米精深加工以及綜合利用上。將稻草、稻糠、稻殼、碎米等以前看不上眼的“邊角料”轉化為“搶手貨”,開發大米附加產品,提高大米附加值,延伸產業鏈,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良性循環。 “目前我們有綠色稻米種植基地35000畝,有機稻米種植基地5000畝,從育苗、種植、田間管理到收割全程采用一體化封閉管理,真正實現了從田間到餐桌的生態農業產業鏈條延伸。”李少東說。 無公害、綠色、有機的發展路徑讓小鎮的稻農越干越有激情。未來,他們將打造高標準建設專用、優質、穩定的水稻生產基地,讓小鎮稻米走得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