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露脸视频观看,黑人粗硬进入过程视频,2018亚洲а∨天堂,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天氣預報
建設信用村 “貸”動鄉村振興
林豐柏 記者 侯春強
日期:2023年10月13日 來源:

郵儲銀行白城市分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以服務三農為己任,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全面開展信用村、信用戶評定,積極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讓“信用即財富”惠及廣袤鄉村。“銀行敢貸、農戶好貸”正在成為現實,“信用村”讓農民又多了一個便捷的貸款渠道。

“聯保到信用村貸款” 郵儲銀行一路相伴

“郵儲銀行的貸款方便快捷,還上門服務,為我解決了大難題!”站在兩臺卷盤式噴灌機旁邊,吉林省通榆縣開通鎮榆林村太平川屯的種植大戶曲志學感慨良多。

曲志學勤勞肯干,郵儲銀行一路相伴,從2009年三戶聯保貸款的2萬元,到現在信用村極速白名單的30萬元。曲志學也從當初的2坰地擴大到現在的35坰地,平房變成了瓦房,收入連年翻番。

都說救急不救難,對于當初放款的情形,郵儲銀行通榆縣支行的信貸客戶經理崔志信記憶猶新:“他家我太熟悉了,說句實在話,當時給他貸款我心里也膽兒突的。地少人多,兩個孩子都在念書,想多包點地,手里又沒現錢……”

吃水不忘挖井人,從捉襟見肘的家庭蛻變成當地的種植大戶,曲志學從未忘記郵儲銀行始終如一的幫助扶持,為郵儲銀行介紹了幾十位優質客戶,他見證更參與了郵儲銀行的成長。

據通榆縣支行零售金融部經理顧家明介紹,自2008年開辦以來,郵儲銀行通榆縣支行累計投放個人經營性貸款13億元,服務農村客戶上萬人,小企業貸款本年投放7800萬元,有力促進了當地農村經濟的不斷壯大。

郵儲發力 自產自銷實現谷子利潤最大化

“咱家的谷子是純綠色食品,經過加工后線上線下同時銷售,線下收購商上門來收,線上有我兒子的電商,還和網紅合作……”

大安市聯合鄉谷子種植、加工戶李彥清,有著多年的谷子種植經驗,種植面積達到20公頃,產值70萬元,凈利潤15萬元。

2022年1月,由于李彥清的小米銷量大幅上升,原來種植的20公頃谷子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銷量,李彥清打算將種植面積增加至50公頃,卻苦于手頭資金不足。

李彥清所在的聯合鄉紅旗村是郵儲銀行大安市支行的信用村,同村人經常說郵儲銀行貸款不僅陽光快捷,而且利率低。李彥清隨即通過村委聯系了客戶經理,客戶經理第一時間進行了現場調查。

2022年1月25日,李彥清申請貸款,1月27日,貸款資金就發放到位。通過2022年一年的種植,李彥清的50公頃小米產量達到近40萬斤,產值180萬元,實現凈收入35萬元。李彥清激動不已:“感謝郵儲銀行的大力支持,這30萬元的貸款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急”。

郵儲銀行大安市支行負責人表示,通過李彥清,帶動附近15戶農民放款近300萬元。自大安市支行開辦三農業務以來,累計發放三農貸款14.34億元,現客戶結余3330戶,貸款結余3.85億元。

旱田改水田 一坰地增收5000元

“郵儲銀行的信用貸款,隨借隨還,按天計息,而且利息很低,用手機可以直接支用和還款,既便捷又劃算。今年我貸款30萬,而且上門辦理,真是方便快捷,效率高,給我省了不少時間。”在洮南市大通鄉林發村,38歲的楊偉樂呵呵地說。

“2015年,我種植的還是旱田,只有5晌玉米。從2016年起,我開始種植水稻,多虧了郵儲銀行的貸款,現在一坰地就能增收5000元……”楊偉算起了細賬。

楊偉一家3口人,孩子在洮南市第八中學讀書。2016年,夫妻倆決定由旱田的玉米轉為種植水稻,但是資金遇到了困難。郵儲銀行洮南市支行為他放款。

據郵儲銀行洮南市支行客戶經理劉彬介紹,該村200多戶,其中擁有極速貸白名單的90多戶,楊偉去年貸款15萬元,今年提高到了30萬元。通過郵儲銀行的貸款扶持,楊偉種植水稻25晌,年收入75萬元。在城里買了樓房,家里的房子也改成磚瓦房。擁有鏟車一臺、拖拉機一臺、插秧機一臺,農機具價值22萬元。

”手續簡便、額度高、放款快、使用靈活,之前貸款還需要‘保人’,現在純信用貸款,特別方便,不選擇郵儲銀行,那不是和自己過不去嗎?”從種地小戶到種地大戶,楊偉對郵儲銀行的產品十分滿意,先后介紹4位同村村民來郵儲銀行洮南市支行辦理農戶貸款,累計貸出金額100余萬元,加辦手機銀行,信用卡等業務。

高效、便捷地貸款背后,是未雨綢繆的大量前期信用調查與摸底工作。目前,郵儲銀行白城市分行信用村小額貸款發展中,信用村數量813個,本年凈增7.99億元,增速197.5%。

從全省范圍看,按照吉林省“百村提升”的工作要求,郵儲銀行吉林省分行在已建成7861個信用村的基礎上,進一步深耕厚植“三農”發展沃土,以“主動授信、普遍授信、整村授信”三大途徑打造優質信用村,打通融資進村“最后一公里”,目前,已建設647個“百強村”和1539個“千優村”。

0
責任編輯:遲瑞冰
相關信息
吉 林 城 鄉 網 版 權 所 有 ,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版權所有:吉林日報社(吉林日報報業集團) 投訴舉報電話:0431-88600732 備案號:吉ICP備18006035號 地址:長春市高新區火炬路1518號
流量統計: 技術支持:迅達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