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乃波
古代先民居住環境非常簡陋,有的住山洞,有的挖穴而居,在地穴上面放置木頭,樹枝,覆蓋茅草,有的用樹干綁成人字架,在架子的兩側綁上樹枝,再披上茅草,用來遮風擋雨。隨著年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逐漸演變為坐北朝南的泥草房。我們東北的泥草房,土木結構,房頂苫草,冬暖夏涼,造價低廉,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家鄉苫房最好的草是洋草,在大甸子上一小片一小片地生長著,莖細、挺實,堅韌。苫好了,一茬草能挺十幾年,這種草數量少,收割不容易,因此價格較高,少有人家用這種草苫房。其次是谷草和稗草,但價格也不低,所以大多數人家苫房都用稻草。
六七十年代,人們的收入都比較少,苫一次房也很不容易,所以有的草房年久失修,經常漏雨,經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就像杜甫描寫的那樣,“床頭屋漏無干處”,那時我家租住的也是草房,也住過漏房子。
用稻草六七年就得苫一次房。 苫房首先要買草,到水稻產區買好草后,自家找車拉回來。三間房草大約需五百捆左右,拉回來之后還要投草。投草就是用兩條凳子或者木架等支起來一塊厚木板,拿過草捆,打開,拿出一大把草用力在木板邊摔草的根部,把成綹的草都摔開,然后一手抓住草,另一只手將摔出的草葉、草褲等用手拽下來,蹾齊了,然后再捆成小捆。
草投好了,等到春天冰雪消融,在春耕沒開始之前,選一個晴朗沒風的日子苫房。
苫房前幾天,還要拉一車黃土備用。要想苫好房,找兩個會拿梢的好師傅非常重要。在苫房前幾天人要定下來。苫房的前一天,要把之前的房草挑下來,并搭好腳手架。還要準備一個水缸,苫房前把投好的草在水里面蘸一下,然后將根向上斜著依次擺上,這叫洇草,用洇過的草苫房會使房草更緊密。
苫房最關鍵的是占檐、拿梢和檸脊。首先是占檐,人們把投好的草打開,從中拿起一大把,專人用鍘刀鍘草,把草從中間鍘開,兩名師傅此時已經站在腳手架的兩端,在檐上抹一層黃泥,然后根據需要苫房的厚度,一小把一小把地將遞來的草,鍘面向下,整齊、均勻地擺放在房檐上,遞草叫“拿把”,師傅邊占檐邊要在檐草上抹上一層黃泥,防止風掫,草要比房檐長出二寸。
占檐之后,師傅從腳手架上分別走到房子前坡的東西兩側,開始拿梢,梢是指房子南北坡東西兩邊的地方。從下往上苫,根據所需的厚度,一把把地從兩端的房檐往上鋪草。梢草最容易被風掫,所以隔兩層上面要抹上一層黃泥。拿梢需要有經驗的人來干,技術含量比較高。
苫三間正房,房上需要七八個人,眾人先站在腳手架上,隨著師傅往上鋪草,有人專門負責往房上扔草,苫房的人把草捆打開,草根沖下,一層一層往上苫,苫到大約三米左右,眾人下房休息,師傅站在腳手架上,用拍房木往苫好的草根上拍,使苫過的草渾然一體,平整均勻,這叫“找房”。拍房木是用厚木板制成的,類似洗衣板,背面有拉手,找房時,用一根粗細適中的長木桿,將木桿粗頭砍成扁面,插進拉手里,就可以用來“找房”。
苫房一般都是先苫南坡,后苫北坡,北坡苫到頂之后,把事先在地上綁好的秸稈捆,三間房的長龍,抬到房上,壓在房脊上,秸稈捆兩側的間隙處塞上稻草,然后抹上抹泥,這時將在下面擰一部分的脊抬了上來。
擰脊就是以直徑五厘米左右的小桿為軸心,草稍相對,繞過小桿,使兩側的草根形成八字,擰出的草環環相扣,緊緊相依,將擰好的部分脊放在抹泥的屋脊上,然后接著擰脊,邊擰邊抹泥,擰完房脊之后,為防止風刮,還要固定好房脊。
苫房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找房”。苫完房以后,師傅站在腳手架上,從整體上看,厚的地方,就用長桿的拍房木拍打,使苫過的房頂整齊、平整、渾然一體,能多挺幾年。
現在家鄉都是磚瓦房和樓房,泥草房早已不見了蹤跡,但它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人們不會忘記。
吉 林 日 報 社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授 權 禁 止 復 制 或 建 立 鏡 像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火炬路15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