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凌青
山巒疊嶂,溪河交錯,綠樹成蔭,山花爛漫……驅車行駛在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的山水間,眼前仿佛有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徐徐展開。沿著水泥路駛進南麻街道高堂峪村,只見村里的房子依山而建、錯落有致。漫步在村中,抬頭可見青山,低頭是潔凈的村道,各家房前屋后裝點著花卉綠植,村莊散發出寧靜安逸的氣息。
遇見村民曹守英時,她正準備回家做飯。在明亮干凈的廚房里,她一邊洗菜一邊說起村里的變化:“以前大家洗菜、洗衣的污水隨處亂排,到處都是臟污,現在污水順著管道排出去后,有裝置可以處理。要我說,這生活環境也不比城里的差嘛!”
沂源縣近年來統籌“點、線、面”三個維度,從細處著手,分類梯次推進,促進農村人居環境從“一村美”向“沿線美”“連片美”“全域美”深度轉變取得成效。
瞄準一個點,打好“清底子”
沂源縣是山東省內平均海拔最高的縣。作為山區縣,這里的許多村落藏在山里,坐擁優越的自然風光。但多年來,村民也面對著生活上的不便。
南麻街道齊家屋村就坐落在半山腰上。“你看,我家的地基就是從石頭上鑿出來的。”村民齊茂祥指著自家院落說。
“以前,垃圾沒地放,自己扔下山太費勁。家里的垃圾、雜物就堆在門口,夏天一股味,很不衛生。”隨后,他指著門口的垃圾桶滿意地說,“現在垃圾都扔進垃圾桶,村里保潔員來收,家門口干凈多了。”
近年來,沂源縣圍繞“三清一改”,打好“清底子”“清零銷號”“再清底子”等組合拳,清理村內垃圾。并對清理后的裸露土地和“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見縫插綠、搶占陣地,全縣村莊整治率達到100%。
而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清理裸露土地,正是通過在“點”上力求徹底,沂源縣打好了“清底子”,有效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向美而變。
整治一條線,建成微景觀
晚飯過后,沂源縣魯村鎮和源村村民唐光會習慣繞著村里的人工湖散一圈步。“這是我最大的樂趣。”他細數村莊里的美景,從清澈的溪水、生機盎然的綠化景觀到噴泉、廊亭、小游園,笑著感慨,“別人都說我是個樂天派,那還不是因為我每天都生活在‘大花園’里嗎?”
在燕崖鎮,村民也為自己的生活環境感到滿足。這里的水泥路面干凈平整、房前屋后有綠樹花卉裝點,每個村還有自己的景觀墻。村民說,村里的微景觀都是村內的瓦工、石匠自發上陣,大家義務出工、就地取材、自己設計,因為凝聚了每個人的汗水,所以大家都很珍惜。
據了解,聚焦沿河、沿主干線重點區域,近年來,沂源縣深化“雙沿打造”行動,199個沿線村連點成線,實現路域、河域、鎮域、村域“四域”同治,15公里沂河沿岸全線貫通,創成省級美麗河湖98條,建成各類小微景觀、卡口花場等1.1萬余處,做到“無處不景觀、無處不綠化”。
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南麻街道賈家莊村村民賈德江說:“我們村從環境整治行動以來,人居環境得到了很大提高,村民吃完晚飯后都到廣場上跳跳舞、唱唱歌、下下棋,精神面貌更好了。”
塑造一片景,繪就“鄉村美”
沂河南岸,悅莊鎮下龍巷村三面環水,被沂河源濕地公園所環抱。村莊內,一戶戶頗具建筑美學風格的民居引入注目。
村民任明善已經80多歲了。他見證了村莊這些年的每一點轉變,最讓他感到幸福的是,不僅村莊環境越來越好了,還有村民生活品質的改善。“我們村水泥路、自來水、污水處理都實現了戶戶通。村里建成民生綜合體后,大伙兒在這里不僅能吃飯、洗澡、看病,還有演出看。”他說。
以環境美為出發點和切入點,多措并舉培育人文美、業態美、民生美,這是沂源縣近年來的努力方向。據了解,該縣以“鄉村美學教育”為契機,以家庭、小巷為切入點,創新“美學+”模式,打造“一院一品、一戶一景”精品庭院2400戶、標兵戶2.5萬戶,美學小巷39處,“美在家庭”示范村196個,推進人居環境整治由村莊向庭院、由廳堂向角落步步深入,形成一戶帶一片、一片帶一村、一村帶一鎮的連鎖效應。
其中,通過精品旅游模式塑造高標準旅游業態,燕崖鎮桑家峪村從一個無人問津的“落后村”華麗轉身為遠近聞名的“小江南”旅游度假區;通過村干部帶領村民鑿石修路、種花畫墻,打造“吃住行游購娛”旅游目的地,燕崖鎮計寶峪村從年輕人紛紛外出務工的“空殼村”變成了以原生態自然風格、非遺小院為特色的“網紅打卡地”;按照挖掘文化、生態特色的建設思路,南魯山鎮北流水村在村內鋪設了2100米石板道路,發展起大榛子經濟林,讓村民經營的農家樂越來越紅火。
北流水村村民劉永花說:“我家庭院雖不大,但干凈整潔,四季有花,充滿農家特色;我們村也不大,是個小山村,但一條石板路、一盤老碾總能喚起人的鄉愁。這幾年,越來越多游客來到我們村游玩,這就是青山綠水、美麗鄉村的魅力,我們會一直守護這份美麗。”
吉 林 日 報 社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授 權 禁 止 復 制 或 建 立 鏡 像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火炬路15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