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賚推行“一戶一表”計量收費讓百姓喝上“放心水”
郭吉麗 本報記者 侯春強
盛夏時節,鎮賚縣廣袤農村一股股清澈甘甜的自來水,悄然滋潤著農民心田,每一滴水都承載著鄉村振興的希望與夢想,映照出農民生活品質的飛躍。
近年來,鎮賚縣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落實省、市《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將農村供水保障視為民生之基,實現從“面的覆蓋”邁向“質的提升”,通過全面推行“一戶一表”計量收費制度,不僅讓村民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交上了“明白費”,讓每一滴水都流進群眾的心坎里,實現了從“飲水難”到“飲水甜”的華麗轉身。
民生之水 潤澤萬家
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農村供水保障是關系民生的一件大事。
7月9日,走進鎮賚鎮南崗子村,柏油路面干凈整潔,房屋坐落有序,草木蔥蘢,生機盎然。
“現在我們跟城里人一樣,家里也用上了自來水,用著方便,水質還好,最主要一戶一表,用多少心里有數。”66歲的村民陳力臉上滿是喜悅。“從2016年開始,村里用上24小時自來水,一年四季都不會停水了。”陳力話語里透著自豪。
這股清水,來自南崗子里的水廠。陳力擰開水龍頭,喝了一口水,說起這些年吃水變化,他打開話匣子:“過去喝的是自家井水,才十多米深,接水后,還得用大水缸沉淀完才能喝。如今,24小時隨時有水,大缸換成小水桶,隨用隨接,特別方便。村里的自來水井100多米深,喝起來透著甜,做出來的飯可香了。”
這只是鎮賚縣農村供水保障工作成效的一個縮影。好水滋潤好生活,鎮賚縣農村居民用水之變,緣于農村集中供水保障工程。近年來,鎮賚縣將農村供水保障視為民生之基,聚焦農民用水市民化,大力完善農村供水工程體系,健全優化運行管理體制機制,保障工程安全、穩定、長效運行。
加快推進老舊管網改造,鎮賚縣將3275公里PVC管全部更換為PE管,徹底解決管網老化、設備陳舊等問題。截至目前,累計投資3.03億元,全縣已建成集中供水工程263處,服務農村常住人口4.5萬戶、13.65萬人。
特別是2024年,在國家和省里投資的基礎上,鎮賚縣投入銜接資金和本級資金4000余萬元,用于改造供水工程97處,新建管網364.31公里,安裝智能磁卡水表17941套。
算好“明白賬” 省下“清楚錢”
推行農村飲用水有償使用,是農村供水工程正常運行的根本保障。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由于農村居民居住分散、用水習慣不同等原因,水費收繳一直是個難題。為了破解這一難題,鎮賚縣創新機制,多措并舉推動農村集中供水管護模式創新。
“成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費收繳領導小組,建立聯動工作機制,明確責任分工,確保責任夯實、政策落實、工作抓實。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制定了系列規章制度和政策法規,明確了收費標準和收費方式等細節問題,確保收費的合規性和可操作性。”縣水利局副局長倪長明介紹。
此外,鎮賚縣還注重設備升級和安裝計量設備。通過對供水設施進行修復和升級、安裝計量設備等措施,實現了對供水量的準確監測和收費管理。同時,加大監管力度,對計量收費實施監督和管理,確保收費的公平性、透明度和合法性。
鎮賚縣加大宣傳力度,宣講有償使用飲用水的重要意義,講解法律法規的規定,以及國家和省政府的相關文件要求,深入開展節約用水宣傳活動,不斷提升農村居民節水意識。“目前,集中供水率、入戶率、水費收繳率均達到100%。水質、水量、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證率全部達標。”倪長明介紹。
推廣計量收費制度是實現農村供水工程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一步。鎮賚縣在推行“一戶一表”計量收費制度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以收定支的原則,合理建立水價體系,分類計價收費。通過優化收繳方式、細化管理流程、強化公開監督等措施,實現了水費收繳的規范化、透明化和高效化。
“采取‘全計量、全收費’的推進原則,出臺《鎮賚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供水價格的報告》,強化屬地主導,由村民代表大會統一確定水價,按照村民自愿、村委統籌方式收繳,平均每噸收費3.5元(商服6.5元)。同時,積極推廣智能磁卡水表等現代化計量設備的應用,提高供水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倪長明介紹。
鎮賚縣通過定期發放調查問卷、征求群眾意見建議等方式,不斷完善供水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同時,依托公益廣告、宣傳標語、微信平臺等多種載體加強農村供水政策解讀和知識宣傳,增強農村群眾的節約用水意識和“誰受益、誰承擔、誰使用、誰付費”的意識。
同時,全縣積極推進智能磁卡水表的安裝工作,目前累計安裝3.2萬戶,覆蓋率達到70%以上,并建立了完善的用水戶繳費臺賬制度,確保水費收繳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得到了群眾認可。用水戶表示吃多少水,花多少錢,用得清清楚楚,花得明明白白,實現了從按戶收費到計量收費的大轉變。
在推行“一戶一表”計量收費制度的過程中,始終注重節水增效和政民互動。通過多措并舉打通農村供水“最后一公里”,全力激發群眾愛水護水節水的內生動力。
通過計量收費制度的實施,鎮賚縣不僅提高了供水工程的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還實現了水資源的節約利用和可持續發展。據統計,自推行計量收費以來,全縣戶用水量平均降低了25%以上,有效降低了水資源消耗。同時,通過收取合理的費用用于維護和更新供水設施,保障了供水的穩定性和質量。
聚焦節水增效 健全日常管護
“三分建七分管”,這是農村飲水工程的規律。
曲繼軍是南崗子村的管水員,他每天到水廠巡查,“機器運轉是否正常,管道有沒有跑冒滴漏,一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上報,小事不出村,大事有人管。”
炎炎夏日,中午日頭正烈,走進南崗子村自來水廠,宛如一臺天然大冰箱,涼爽氣息撲面而來。
水廠內,管理員曲繼軍正在填寫供水記錄。為讓老百姓明明白白地喝好水,他每天多次來到自來水廠,供水記錄、水廠衛生、設備正反沖洗、日常維護、定期更換濾芯等是他要完成的工作。“別看這個村的水廠小,覆蓋全村404戶居民、970人的正常用水。”他笑著說。
有人管,還要“管長久”,日常管護制度不斷健全。“目前各村自來水廠有人管、有人護、有人檢、有人修,水廠24小時供水,采取水表計量收費,每噸3.5元,保障村民用上放心水、安全水。”鎮賚鎮鎮長方東明介紹。
有水喝重要,喝好水同樣重要。從2018年起,在縣財政資金緊張的情況下,每年列支預算資金390萬元,專門用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維修養護。組建專業維修養護隊伍,設立24小時報修熱線和微信工作群等服務平臺,確保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第一時間排查搶修。同時,還建立“居民報備、村匯總、鄉(鎮)管護”機制,有效避免水表凍裂等問題發生。
鎮賚縣探索創新,多措并舉解決管水難題。創新“人工+智能”管理模式,通過定期組織供水員、監督員培訓、開發農村供水保障監管運管平臺等措施,實現對供水工程的實時監測和遠程管理。這一舉措不僅提高供水管理的智能化水平,還保障了供水設備的正常運行和維修養護工作的順利進行。
“做足‘水文章’,補民生短板,讓涓涓清流流進每家每戶,聚焦民生改善,農村飲水安全保障工作,讓群眾喝上放心水、幸福水。”縣水利局主要負責人表示。
鎮賚縣緊緊圍繞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任務目標,在推行“一戶一表”計量收費制度的過程中取得了顯著成效,不僅改善了供水狀況、增加了資金的可持續來源、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更實現了供需平衡和群眾滿意度的雙重提升。
吉 林 日 報 社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授 權 禁 止 復 制 或 建 立 鏡 像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火炬路15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