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豐縣梅河村強基礎興產業促振興觀察
李雙雙 本報記者 吳連祥
鄉村名片
梅河村位于東豐縣西南部,因盛產“金紅蘋果”而被譽為“塞外仙果之鄉”。經過持續發展,全村果農發展到127戶,果園面積達到120公頃,占總耕地面積的四分之一,年產量500多萬斤,實現產值800余萬元。創立果樹專業合作社2個,村黨支部被縣委授予“東豐縣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群山蒼翠,“金樹”成行。走進東豐縣小四平鎮梅河村,漫山遍野的蘋果樹隨風搖曳,引得蜂去蝶來,燕舞雀喧,靈動的美景令人陶醉,仿佛走進了“桃花源”。
在發展經濟振興鄉村的進程中,梅河村黨支部、村委會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創新基層治理方式,不斷改善村容村貌,做大做強蘋果產業,實現村集體和村民同步增收,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建強戰斗堡壘,促進文明和諧
近年來,梅河村把黨建工作擺到首要位置來抓,從建章立制、優化隊伍結構入手,全面加強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增強了村兩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扎實踐行“三會一課”制度,通過加強政治理論學習,不斷提高黨員隊伍素質能力。同時,注重在致富能手、退伍軍人、回鄉知識青年中發展黨員,把懂經濟、能經營、善管理的優秀人才選進村兩委班子,增強了“火車頭”的拉動能力。
創新基層治理,促進社會和諧。結合村況民情,制定了《梅河村村規民約》,黨員干部帶頭踐行,為村民樹立“標桿”。在各組設立了“百姓說事點”,傾聽群眾意見呼聲,及時解決村民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完善人民調解制度,及時排查矛盾糾紛,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盤活集體“三資”,著力保值增值。村領導遍訪全村農戶,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全面摸清現有集體資產,厘清盤活家底,算好集體“經濟賬”。經過研究論證,采取有效措施,一舉解決了村集體資源承包費用拖欠問題。通過開展“三資”清理,增加村集體收入32.08萬元。2019以來,村集體經濟收入在17萬元的基礎上實現持續增長。
建強基礎設施,打造和美村莊
建設和美鄉村,留住美麗鄉愁。秉持這一理念,梅河村抓住開展“千村示范”創建的契機,以改善人居環境為抓手,科學制定建設方案,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引導群眾主動投身到創建工作中來。
近年來,村兩委積極爭取上級部門政策和資金支持,建起900平方米文化廣場,村民娛樂健身有了好去處;修筑水泥路3.7公里,解決了困擾三、四組住戶的“斷頭路”問題;清理邊溝植樹臺9.4公里,新建排水溝400延長米,解決了汛期洪水漫街毀路、人車難行問題;為了消除火險隱患,改善村容村貌,在空曠地帶設置柴草堆放點12處,遷移柴草垛370垛。開展美化綠化,栽植綠植10萬株,建設微景觀4處。實施亮化工程,正在安裝節能環保路燈。經過整治提升,全村環境面貌實現大變樣。
為了讓村民用上“放心水”,爭取上級部門支持,開展“安全飲水工程”建設。經過努力,現在全村7個村民小組全部用上了干凈安全的自來水。
“我們梅河村環境優美、空氣新鮮,不少城里人都來這里看景賞花采摘蘋果,人氣越來越旺。現在,吃的住的也不比城里差,還有鄉村振興的好政策,好日子在后頭呢。”嘮起村里的變化,村民有道不盡的自豪感、獲得感。
發揮地域優勢,打造“朝陽產業”
“樹滿玲瓏香滿川,金紅不脛走天邊。嶺南商客欣然品,頷首嘖嘖念玉環……”這是東豐縣鄉土詩人贊美梅河村金紅蘋果(俗稱“123”蘋果)的詩句,更昭示出“塞外仙果”的迷人魅力。
梅河村氣候溫潤,土壤、降水等自然條件都適合果樹生長繁殖。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村民就開始栽植果樹,經過多年探索實踐,總結出成熟的栽植經驗。生產的金紅蘋果被譽為“塞外仙果”,品質上乘、色澤鮮艷、口感酸甜適中,富含維生素C等多種營養元素,在市場上很受歡迎。當時的領導因勢利導,積極總結推廣栽植技術,還選派一部分知識型農民到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學習,為村里發展蘋果產業積累了智力和技術資源。
讓資源生金,讓山川流銀。在調整產業結構,助力農民致富的進程中,梅河村黨支部、村委會充分挖掘金紅蘋果這一傳統產業的潛質,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引導扶持農民發展這項“朝陽產業”。
聘賢任能,優化服務。村里聘請園藝師、果樹專家做顧問,從技術上引領扶持農民發展蘋果產業。同時,籌集資金整修通往果園的道路、橋涵,改造完善水利設施,為灌溉果樹創造有利條件;幫建經紀人隊伍,多方拓寬產銷渠道。與縣農經、商務等部門協作,舉辦經紀人培訓班。通過培訓,提高了經紀人素質,促進了果品銷售;組建新經濟組織,促進共同發展。創立兩個集收儲、運輸、冷藏、果箱供給于一體的蘋果專業合作社,幫助果農拓寬銷售渠道,引導果農文明經營,杜絕短斤少兩、以次充好、哄抬價格等不文明行為。村里還多方籌集資金,為果園安裝金屬防護網,助力果農減損增效。通過多措并舉扶持,樹立起“梅河村蘋果”的金字品牌。現在,這里生產的蘋果不僅暢銷上海、廣州、深圳、廣西等地,還出口到俄羅斯和東南亞等國家。
經過持續扶持發展,現在全村果樹專業戶發展到127戶,栽植面積擴展到120公頃,在原有金紅蘋果的基礎上,秋樂、龍冠、雞心果和龍豐等優質品種也迅速發展,年產量達到500多萬斤,實現產值800余萬元,帶動就業100余人。2023年,全村收入10萬元的有50多戶。蘋果種植專業戶毛洪福憑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在價格低迷、不少農戶紛紛放棄的情況下堅持下來,迎來了今天的“利好”,由于技術水平高,成為遠近聞名的“果秀才”。
讓“仙果”享譽華夏,助村民增收致富。展望未來發展,軍人出身的“90后”村黨支部書記尹子武激情滿懷:“不做則已,做就一定要做好。我要鼓足干勁,引領帶動,讓鄉親們過上越來越好的日子。”
吉 林 日 報 社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授 權 禁 止 復 制 或 建 立 鏡 像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火炬路15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