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于淼 記者 徐文君 報道 大稻治鹽堿,再造米糧川。8月9日,中國·白城蘇打鹽堿地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經驗交流會在大安市舉行。相關專家學者匯聚嫩江灣畔,共同探討蘇打鹽堿地治理和綜合開發領域的方向及路徑,交流最新成果。
經驗交流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朱永官、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其榮、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明崗分別以線上和線下的形式,作題為《土壤微生物組與土壤健康》《在利用中改良蘇打型鹽堿地》《鹽堿地改良利用的農業生物技術及應用》的報告。受邀專家、學者結合自身研究領域,圍繞“鹽堿地治理和改良路徑、稻田尾水治理、水稻良種繁育”等方面作報告發言,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和技術方法,為推動鹽堿地改良和農業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長期以來,白城市在蘇打鹽堿地資源綜合開發利用上不斷探索和實踐,堅持全域統籌“一盤棋”推進,建立了“政企研金農”多元化投入、協同共治機制。系統總結提煉“五位一體”大安模式,探索出“以水定地、集中連片、生態改良、良種自育、現代化生產經營”五位一體鹽堿地高效治理路徑。當前,白城市正蹄疾步穩開展鹽堿地綜合利用國家試點工作。計劃新增和改善水田46.62萬畝,去年完成5.3萬畝年度任務,今年全面鋪開,明年完成收尾工作,全部竣工后可增產糧食5.2億斤。創新建設“一院、一館、一會、一基地”,搭建科研平臺、展示平臺、交流平臺、良種平臺,廣泛凝聚共識、智慧和力量,推動破解蘇打鹽堿地治理這一世界性難題,助力白城打造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示范區。
吉 林 日 報 社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授 權 禁 止 復 制 或 建 立 鏡 像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火炬路15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