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當你打開中國行政區劃示意圖,你會驚喜地發現,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像一柄三鑲式如意,美侖美奐!首部是佳木斯市區和湯原縣、樺南縣、樺川縣,身部是富錦市、同江市,尾部是中國最早迎接太陽升起的地方——撫遠市。地處于中國的最東北部,是東北的東北。
相比西部地區的地級市,她的土地面積不大,僅有3萬多平方公里。她沒有荒山野嶺,遍地是郁郁蔥蔥的大森林和黑土地,就像歌里唱的,滿山遍野是大豆高粱。有200多萬人常年生活在這片大平原上。
上蒼對這片土地如斯眷顧,賜于她懷抱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三大水系,300多個江河湖庫,河流河道總長度兩千多公里,年平均水資源總量50多億立方米;耕地面積兩百多萬公頃,林地面積60多萬公頃,草原面積6萬多公頃,濕地面積20多萬公頃;天然林珍稀樹種應有盡有,人工林遠近皆是;各類自然保護地面積60多萬公頃;野生動植物上千種,礦產資源更是數不勝數。
她有一張寫著四個頭銜的名片,一曰華夏東極;二曰中國糧倉;三曰黑土平原;四曰赫哲故里。一般城市有一個足以名揚四海,她有四個。
她是中國最早太陽升起的地方,素有“華夏東極”之美譽。人們說,這里四季分明,沃野千里,濕地廣袤,江河縱橫。她是東北大平原里大平原,東北糧倉中的大糧倉,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100多億斤,藍天、碧水、黑土、良種養育的佳木斯水稻、大豆、高粱、玉米,聞名神州;因地處三江平原的腹地,黑土地厚度30多厘米,且質地黏重,是中國質地最好的土壤,肥力最高,最適宜農耕的土地。她是世界上僅存的三大黑土地之一,是國際公認的土地最肥沃的黑土地,真正的黑土平原;她是赫哲族的故里和主要聚居地,古老的赫哲族世世代代生活在三江流域,以漁獵為主,是“北部亞洲漁獵文化的活化石”。
佳木斯的年輕人喜歡用“北方有佳木、鸞鳥棲于斯”表述佳木斯的由來,其實佳木斯是滿語“甲母克寺”的音譯。歷史學家研究表明,清康熙五十九年,佳木斯市被稱為“甲母克寺噶珊”,意為東北大平原通往黑龍江口的古驛道上的“驛丞村屯”。對佳木斯亮子油庫遺址的發掘證實了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點燃了北方的第一縷炊煙。
其實,佳木斯在清晚期“柳條邊”政策松弛后,就陸續有大批的中原人因逃荒避難,涌入三江平原。人們來到這里,發現“棒打狍子手抓魚,插下筷子也發芽”,簡直是風水寶地,迅速捎信,讓老家人都來這里安居樂業。
一名現居長春的朋友告訴我,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佳木斯繁榮昌盛,人口眾多。人們調侃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人聲鼎沸:南來的,北往的,佳木斯的,香港的。
許多人知道北大荒的開發建設,但不知道北大荒就在佳木斯;許多人知道東北抗日聯軍,但不知道抗日聯軍的發祥地和主戰場就在佳木斯;許多人知道“八女投江的故事”,但不知道抗日女英雄冷云等八名女戰士就在佳木斯與日寇殊死搏斗;許多人會唱《烏蘇里船歌》《咱們工人有力量》,但不知道它的誕生地在佳木斯;許多人喜歡吃賓館紅腸、大馬哈魚、魚子醬、星火大米、蘇子油、鱘魚、黃魚,但不知道佳木斯是中國大米之鄉、大馬哈魚之鄉、鱘魚黃魚之鄉;許多人知道黑瞎子島、達勒花園、樺南濕地群、森林蒸汽小火車、杏林湖公園、大亮子河國家森林公園,但不知道它們都在佳木斯,許許多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奇珍異寶,都在這里……
吉 林 日 報 社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授 權 禁 止 復 制 或 建 立 鏡 像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火炬路15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