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自然與歷史的見證
本報訊趙冷冰記者侯春強報道吉林省,這片充滿生機與希望的土地,孕育了無數珍貴的古樹名木。它們不僅是自然與歷史的見證,更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如今,省林業和草原局正以堅定的步伐,加強古樹名木的保護與管理,共同守護這份綠色瑰寶。
據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顯示,我省共登記古樹名木70800株,其中一級古樹249株,二級古樹1389株,三級古樹47056株,不分等級古樹群22106株,名木3株。樹齡最長的是汪清林業有限公司荒溝林場的東北紅豆杉,樹齡已近3000年。
適時開展普查,摸清資源底數。從2002年開始,全省各級城建及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共開展兩次較大規模的古樹名木普查活動,基本摸清了全省古樹名木資源底數。根據古樹名木普查結果,完成了建檔立卡、掛牌確認等工作。
區分不同情況,落實管護責任。根據古樹名木的生長地域和隸屬關系,對列入保護名錄的古樹名木逐棵(群)確定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城區的古樹名木,由城建部門負責管理;旅游景區的古樹名木由景區管理部門負責保護管理;農村的古樹名木,屬集體經營的由集體進行管理,屬個人的由個人進行管理。
強化制度建設,依法依規保護。我省省級層面沒有古樹名木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對古樹名木保護管理的規定主要體現在相關的法律法規具體條款中。已出臺的《吉林省綠化條例》等法律法規對古樹名木的日常管護、遷移和砍伐等都作出了明確規定。古樹名木分布較多的長春市、吉林市、通化市幾個地區都出臺地區管理規定,對本地區古樹名木的保護管理提出明確要求。針對長白松和東北紅豆杉在延邊地區分布廣泛的實際,成立了單獨保護區,并出臺相關保護管理規定,目的樹種得到較好保護。
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搶救復壯。搶救復壯工作在2024年以前都是由各地自行組織進行的,省級層面沒有組織。2021年,長春市對照《長春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由檢察院出具工作建議函,逐個縣(區)、逐條進行整改;2022年,遼源市、吉林市自籌資金對長勢衰弱的古樹名木進行保護復壯。2024年,我省開展首次古樹名木搶救復壯工作,爭取財政資金100萬元,對林草系統管理的19株一級古樹名木進行搶救復壯,瀕危古樹長勢和生長環境大為改善。
加強輿論宣傳,營造社會氛圍。根據國家安排部署,積極參與各級各類古樹名木評選,其中汪清林業局荒溝林場紅豆杉等3株古樹被評為“中國最美古樹”。通榆縣瞻榆鎮大榆樹被評為全國最美古榆樹;二道白河鎮美人松古樹群、露水河紅松古樹群被評為全國最美古樹群。同時根據全綠委辦的安排部署,連續兩年開展古樹名木保護科普宣傳周活動,連續參加三次全國古樹名木保護攝影大賽,選送作品獲全國首屆古樹名木保護攝影大賽三等獎。
加強協調配合,開展打擊行動。2022年,省林業和草原局與省公安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合開展吉林省打擊破壞古樹名木違法犯罪活動專項整治行動。2023年,三部門又聯合開展“春風2023”專項行動,重點打擊綠化美化中非法采挖古樹名木違法犯罪行為和利用互聯網媒體非法出售、收購古樹名木及其制品等違法犯罪行為。2024年,根據公安部、住建部、國家林草局部署,聯合開展打擊整治破壞古樹名木違法犯罪活動“春風2024”專項行動,目前行動正在有序進行中。
我省在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效離不開各級政府和部門的共同努力。未來,我省將繼續加強古樹名木的保護與管理,不斷完善保護體系,提高保護水平,讓這些珍貴的綠色遺產得以永續傳承。同時,也呼吁群眾積極參與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共同守護這份寶貴的自然遺產。
吉 林 日 報 社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授 權 禁 止 復 制 或 建 立 鏡 像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火炬路15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