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文 近年來,通化縣不斷發揮優勢,集聚特色產業、注重環境建設、厚植文化底蘊,堅持一鎮一業、一鎮一品,突出特而強、“小而美”,一批特色小鎮遍地開花。 發揮資源優勢,做強特色產業,提升特色小鎮實力。通化縣以特色為引領,結合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創建,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水稻、人參、藍莓、食用菌、中藥材等特色品種和優勢產業。舉辦人參節、藍莓節、稻米節,打造生態農業品牌。西江鎮的農業觀光、快大茂鎮的精品人參、光華鎮的有機藍莓等優勢產業次第崛起。目前,全縣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面積達到30.5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70%。精心規劃生態文化、紅色記憶、健康養生和生態農業等特色旅游路線,開發建設石湖國家森林公園、果松太舞四季文化旅游度假區,打造南長白山天然“氧吧”、長白山冰雪生態游,利用振國養生谷、人參之路、四棚溫泉等資源,發展生態健康養生游。年初以來,累計接待游客85萬人次,實現收入24億元。 依托生態文明,注重環境建設,增添特色小鎮活力。近年來,通化縣不斷加大投入,推進環境建設,把特色小鎮打造成美麗鄉村的樣板。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突破口,實現基礎設施的整體提升。全縣打造新農村建設四種類型標桿村104個,占行政村總量的68.4%。以農村垃圾生態化處理整縣推進為抓手,建設了水源地保護房、生活污水處理濕地、垃圾分類間、垃圾池、堆肥場,發放各類垃圾清運車、配備保潔人員。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契機,實施了生態產業、清水、藍天、家園、清潔、寧靜、青山、生態安全八大工程,創建全省第一個國家生態縣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目前,共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14個、國家級生態村8個、省級生態村28個、市級生態村123個。 挖掘文化內涵,厚植文化底蘊,增強特色小鎮魅力。搭建文化平臺,樹立文明新風,規劃發展文化旅游精品項目,展現特色小鎮文化之魂。精心打造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文化墻,共繪制圖文1245幅,設立宣傳欄245個。定期舉辦農民書畫展、運動會等文體活動,為村民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收集整理老照片、老物件、老家譜,修繕維護古井、古樹、古建筑,修建不同主題內容的村史館40個,保護古井22個、古樹182棵、古建筑13處。依托紅色文化,打造興林、石湖、果松、大安、光華等紅色教育旅游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