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鎮賚縣嘎什根鄉立新村木耳產業園筆者看到,這里的木耳菌袋加工生產車間內熱氣騰騰,篩料、裝袋、滅菌、高溫、接種、上架……碼放整齊的菌袋,一袋連著一袋,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地操作著,一片繁忙景象。這里的貧困村民并沒有因為“冬閑”而過著“貓冬”生活,反而處處涌動著創業熱情。 木耳產業園負責人王鋒介紹,按照“產業園區+基地+貧困戶”的生產經營模式,產業園帶領立新村貧困村民走產業扶貧共同致富之路,變冬閑為冬忙,讓貧困村民看到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真正推動貧困村民向“種得好”“賣得好”轉變,將木耳產業發展成為當地貧困村民致富的一項“黑金”產業。 王鋒告訴筆者,他是來自延邊的木耳種植大戶,2017年來到嘎什根鄉,在鄉政府的引薦下,來到立新村木耳產業園發展木耳產業。春節前,他們生產出了10萬袋左右的木耳菌袋,4月初就能掛到吊袋棚里,預計每棚掛1萬袋左右,產量在500公斤左右,產值最低在3.5萬元,計劃帶動立新村貧困村民53戶,每戶增收在500元至800元之間。 嘎什根鄉位于縣城東北部,常年以水稻種植為主,農業產業結構單一、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等客觀條件制約著該鄉經濟的發展。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該鄉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立足產業技術優勢,引進人才,推廣新技術,在幫扶部門的扶持下,積極調整農業種植產業結構,把食用菌作為優勢主導產業全力發展,以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以產業提質助推貧困村民增收。 對于種慣水稻的立新村貧困村民來說,種植木耳還是件新鮮事,村里通過培訓,讓村民掌握了種植技術,使他們從單一種植農業生產中走出來,實現了種植跨越。村里貧困戶張學忠告訴筆者,因為家里有病人,導致生活貧困,自己年歲大了干不了體力活,入冬以后,就來到木耳產業園務工,每天可以掙到120元,解決了日常生活開銷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