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大部分大田已收割完畢。11月4日,在德惠市夏家店鄉高抬子村一片田地里,三三兩兩的村民來回走動,在厚厚的玉米葉堆里翻找著,偶爾找到一些里層未干透的玉米葉便如獲至寶。 “現在這苞米葉可值錢了,一斤能賣兩三塊錢呢,好的價格更高。”村民王大娘一邊低頭尋找一邊告訴記者。 昔日被廢棄的玉米葉,如今變成了“黃金葉”。據統計,目前長春市以玉米葉為主的草編產品已遠銷國內大中城市,以及美國、俄羅斯、加拿大、韓國等國家,累計銷售額達3.5億元。 今秋玉米葉很搶手 “一公斤玉米葉編織成作品,能賣80元至200元不等,獨立創作或訂制的作品價格更高。”德惠市紅云手工技術推廣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尚曉峰介紹,“今年我們合作社的玉米葉需求量在一兩萬公斤。與去年相比,今年回收玉米葉容易多了,因為大家都有這個意識了,也知道什么樣的葉子好了。” 尚曉峰告訴記者,優質玉米葉要長、白、軟,去掉尾部連接玉米桿的硬頭,干燥無霉變、無外來雜質,“這樣的玉米葉回收價至少在6元錢一公斤。去年我們合作社接到200多萬元玉米葉編織訂單,今年還會增加,每人每年靠這個能增收三五千元。” 草編成扶貧新亮點 德惠市惠發街道毛家村曾是個貧困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有17人。“2018年,我們把村里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全部納入富啟手工編織合作社,學習手工編織,為每位貧困戶增收幾百元至上千元不等,集體增收了1萬多元。”毛家村黨總支書記寧貴信告訴記者。 “家有千金不如一技傍身”。為了引導農村婦女依靠雙手創造幸福生活,長春市婦聯2013年開始組織草編培訓,截至目前,累計培訓1.5萬人次,覆蓋511個村,其中貧困村覆蓋率達23%。農村婦女利用農閑時間“編”廢為寶、點“草”成金,用技能改變了人生,增強了自信心、幸福感,獲得了家人和社會的認可與尊重。 草編產業鏈正在形成 2018年,榆樹市大嶺鎮的周艷文組織130余名農村貧困婦女接草編訂單,帶動貧困家庭增收170萬元。截至目前,周艷文的草編團隊累計銷售額已達7600萬元。 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周艷文組織榆樹市其他草編合作社成立了聯合社,已發展社員2260余人,分社達到16家,下屬鄉鎮草編基地12個,形成從玉米葉收集、模具制造、樣品研發到規模生產、網絡銷售的完整產業鏈,產品遠銷北京、上海、杭州等26個城市,并與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外客商簽訂訂單合同。 幾年來,長春婦女草編項目得到了長足發展。據長春市婦聯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在旅游資源豐富的九臺區、雙陽區、蓮花山度假區發展“鄉村游+草編”;實施帶頭人培養計劃,為草編產業發展儲備人才;通過草編進校園、進社區、進商場、進景區等方式宣傳草編文化;完善草編產業鏈條,扶持建立草編加工廠,探索“工廠+合作社(加工點)+貧困戶”的發展模式,目前正在榆樹市、德惠市籌建草編加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