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盛開,成群結隊的蜜蜂又將開始辛勤地忙碌。養蜂人遍布在廣袤的森林中,開啟新一年甜蜜的事業。 在前不久中國國際養蜂者大會暨國際蜂業展覽會上,經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評估認定,白山市蜂業協會前會長丁起先獲“蜂業工匠”稱號。同時獲此稱號的,全國只有12人。近日,筆者懷著崇敬的心情采訪了丁起先。 甜蜜的記憶 今年70歲的丁起先出生在山東萊西,1959年春,隨父母來到白山,落戶到現在的板石街道。 在丁起先的記憶里,父親早在山東的時候就養蜂,由于條件所限,盡管養的不多,但總能讓親戚朋友嘗到一份不一樣的甘甜。能吃上蜂蜜,讓小伙伴們羨慕不已,這也成為丁起先童年最深刻、最甜蜜的記憶。 來到白山以后,父親繼續養蜂,成了一項不可或缺的家庭副業。丁起先在吃蜂蜜的同時,也喜愛留意、學習父親的養蜂技術,少年的他希望將來長大后,也能養蜂,給全家人帶來享受。讓他沒想到的是,幾十年后,養蜂不僅為他創造了財富,而且成就了他的事業。 1970年,丁起先招工成為板石礦的一名工人。工作后,丁起先拾起了少年時的夢想,悄悄養了3箱蜜蜂,終于,他憑著自己的努力,讓家人和親朋也吃上了蜂蜜,這讓他很開心。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丁起先養蜂的數量增加到8箱,工作之余,也給家庭增添一部分收入。在此期間,丁起先在父親養蜂經驗的基礎上,不斷總結、提高。同時,參閱了大量專業書籍,養蜂技術日臻成熟。 甜蜜的事業 小打小鬧養蜂,丁起先感覺很不“過癮”。1999年,他索性提前退休,離開工作崗位全力養蜂,一下子養了30箱蜜蜂,當年就銷售五六千元,這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收入。規模養蜂,初戰告捷,更堅定了丁起先的信心,那就是養蜂行業大有可為。 丁起先帶著他的蜜蜂走遍了白山,研究不同季節、不同植物的花期、產量、質量等,做到了心中有數。 為推動白山養蜂業的發展,2006年,在丁起先的召集下,成立了白山蜂業協會,他被推舉為首任會長。協會不定期免費開展養蜂專業培訓,提高養蜂業者的技能,帶動大家共同致富。到目前,白山蜂業協會已有會員近300人。會員不僅遍布六個縣(市、區),而且有很多外地養蜂戶也加入其中。 今年61歲的王殿臣是板石街道新興村村民,看到有些外地養蜂人帶著蜜蜂來白山采蜜,他也動了養蜂的念頭。2008年,經人介紹,他結識了養蜂經驗豐富的丁起先。在丁起先的幫助支持下,王殿臣用三年時間,由兩箱蜜蜂發展到10箱,并且有了每年幾千元的收入,比他務農強多了?,F在,王殿臣養了30多箱蜜蜂,年收入近10萬元。住在三道溝滴臺的關仁生提起丁起先滿是感激,他是通過親屬認識了丁起先,并跟丁起先學習養蜂。丁起先上門指導,關仁生的養蜂技術逐漸成熟,一箱蜜蜂最多能出100多斤蜜,他的60多箱蜜蜂每年都給他帶來極為可觀的收入。關仁生說,能有今天,丁會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甜蜜的未來 采訪中,丁起先說,經過比較,白山無污染、蜜源多、質量好,產出的蜂蜜也是一流的,可以說,在白山養蜂,有著別處不可比擬的先天優勢。他也品嘗過國外的蜂蜜,總感覺不如咱長白山出產的蜜好,他堅信,在白山養蜂一定會有很大的發展、很大的市場。 前年,丁起先提出不做會長了,把這一職位交給了他的一名徒弟。但是,他不會離開養蜂行業,他有了一個更大的計劃,騰出了家里的十幾間房子,準備免費開辦養蜂技術培訓班,讓更多的人了解養蜂,參與養蜂,通過養蜂過上好日子。 白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中國綠色有機谷·長白山森林食藥城”,將蜂業作為“一谷一城”建設的九大版塊之一,這讓丁起先的勁頭更足了。他說,不能浪費了白山的資源,有了政府的支持,養蜂業一定要大干,將來做成出口產品,讓全世界嘗一嘗白山的蜜有多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