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佝僂病又稱為維生素D缺乏癥,是犢牛由于缺乏維生素D所引起的鈣、磷代謝障礙性疾病。常因母牛維生素D、鈣、磷缺乏致發先天性佝僂病;或因飼料中維生素D缺乏,或鈣、磷比例不當,缺少光照等因素引起后天性佝僂病。 發病犢牛于出生后不能起立,嚴重者兩前肢趴開。身體衰弱,拱背,站立時四肢彎曲。兩側的下頜骨、腕關節或飛節大小不一致且不對稱。后天性佝僂病,病犢食欲逐漸減退,消化不良,精神沉郁,喜臥,行動遲緩,逐漸消瘦,被毛逆立,局部脫毛,生長停滯。常發生異嗜,導致胃腸功能紊亂。肢體軟弱無力,站立時,四肢頻頻交換負重,運步時步樣強拘,甚至跛行。骨骼變形,關節腫大,骨端粗厚。肋骨扁平,胸廓狹窄,脊柱彎曲,肋骨與肋軟骨結合部呈串珠狀腫脹。頭骨腫大。四肢彎曲,呈內弧(O狀)或外弧(X狀)肢勢。病犢體溫、脈搏及呼吸一般無變化。 預防。加強對妊娠牛和哺乳牛的飼養管理,經常補充維生素D和鈣;犢牛要經常運動,多曬太陽,給予良好的青干草和青草;及時治療胃腸道疾病及體內寄生蟲病。 治療。發病后,要改善飼養管理,給予骨粉及富含維生素D的飼料,適當運動,多曬太陽。藥物治療主要是補充維生素D和鈣,可用魚肝油10—15毫升內服,每天一次,發生腹瀉時停止服用;骨化醇40—80萬國際單位肌肉注射,每周一次;或用維生素D_2膠性鈣液1—4毫升,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天一次;或用乳酸鈣5—10克內服,每天一次;10%氯化鈣5-10毫升或10%葡萄糖酸鈣10—20毫升,靜脈注射,每天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