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城鄉網 高溫高濕條件下如何防治稻瘟病 當前進入雨季,稻瘟病發生的最適溫度為24℃-28℃,高濕條件下(雨、霧、露)易于發生;日照不足,土壤溫度低,利于發病;感病品種發病重;長期深灌或過干、污水冷水(井水)灌溉,氮肥施用過多、偏施氮肥造成稻苗貪青徒長,降低抗病力,并使株間通風透光差,易導致病菌的侵入、擴展和蔓延等均易誘發稻瘟病。在8月前后多雨、菌量大的情況下,最易發生穗頸瘟而形成白穗。 稻瘟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病稻草、病秕粒組織內越冬,第二年6-7月份遇雨濕潤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到水稻葉片上,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便萌發侵入水稻葉片,引起葉瘟。在葉瘟病斑上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進行再浸染。一個生長季節,多次重復浸染,蔓延擴大導致葉瘟大流行。同時繁殖的大量分生孢子,為穗期發病提供了主要浸染來源,進而引起節瘟、穗頸瘟、枝梗瘟、粒瘟等。秋后病菌隨病稻草、病秕谷越冬。 病害的防治必須以減少菌源為前提,選用抗病品種為基礎,加強科學管理為中心,藥劑防治為保證。做到預防為主,防重于治。要做到有效的防治稻瘟病,必須采取以下綜合措施: 選用抗病品種。種植抗病性品種是防治稻瘟病最經濟、有效的技術措施。不同地區應根據當地稻瘟病菌優勢生理小種類型選擇適宜的抗病品種。 清除初次浸染來源。病稻草、病秕粒是稻瘟病發生的最初浸染菌來源。應在5月份前清除田間、池埂、道旁及稻田附近場院的病草和秕谷。捆稻秧、墊水口等要用無病稻草,減少初次浸染來源。 加強栽培管理。合理進行水肥管理,促進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能力。提倡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注意氮、磷、鉀配合施用。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根據水稻生育情況和營養狀況,適量早施追肥。控制灌溉,后期做到干濕交替,促進稻葉老熟,增強抗病能力。 藥劑防治。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每畝用藥量100克噴霧;40%富士一號(稻瘟靈)乳油或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每畝用藥量100克噴霧;13%滅稻瘟一號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每畝用藥量100克噴霧;40%克瘟散乳油500-700倍液或每畝用藥量75克噴霧;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用有效濃度60-80毫克/公斤噴霧,每畝噴藥液50-75公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