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露脸视频观看,黑人粗硬进入过程视频,2018亚洲а∨天堂,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天氣預報
萬頃鹽堿地精彩“變身”
記者 徐文君
日期:2017年12月14日 來源:

吉林城鄉網 萬頃鹽堿地精彩“變身”

    幾個“70后”相聚時,經常回憶起兒時蔚藍的天空,兒時蛙鳴鳥叫的稻田,兒時一碗香噴噴的米飯,那時候放心的糧食。遂想找一塊未曾被現代工業氣息觸碰過的清新天空,未曾被農藥、化肥沾染過的潔凈土地。能種出兒時味道的稻米,重溫兒時的回憶,再現兒時媽媽煮飯的味道,溫暖的記憶——

當前,我國正在實施“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鹽堿地改造項目,這既是國家糧食安全的需要,也是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的需要。懷揣著這個夢想,他們尋找著、探尋著在東北這片白山黑水之間。

大安市中科佰澳格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開鐮節

在大安市他們停下了尋覓的腳步,這里方圓百里沒有工業、天空蔚藍,白云飄飄,科爾沁草原的邊緣,嫩江的西岸,查干湖畔,千年塵封,未曾有過耕種,未曾被現代工業、農藥、化肥所觸碰,基地的耕地是歷史上沒有被開墾過和污染過的處女地,2017年是首次耕種,附近百里沒有工廠,以前是附近村民放牧的草原,大安市中科佰澳格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智慧化技術充分改良鹽堿地,實現了當年改良、當年種植、當年高產豐收的喜人景象,使荒蕪鹽堿地變成了沃野良田。

據統計,我省西部地區有近300萬公頃的鹽堿地,這里是世界三大蘇打堿地,也曾八百里瀚海,風吹草低見牛羊。近年來,由于過度放牧、干旱等原因,草原開始退化,土地逐漸鹽堿化,而且越來越嚴重,僅大安市海沱鄉三業村就有1萬多畝。

正因為如此,三業村成為了國家級貧困村,農民生活水平低下,外出打工者較多,當吉林省中科佰澳格霖農業公司董事長潘修強了解這一切之后,原本因做房地產生意風生水起的牡丹江市著名企業家的他想改變三業村這種土地鹽堿化的情況,毅然決然地決定要實現并完成這項艱苦的任務,于是對于農業毫不知情的他拉上了自己的同學——留美多年的劉新博士開始了治理鹽堿地,讓這里變廢為寶的重大行動。

旱平地

2016年,他們在三業村花了700萬元購買鹽堿地,陸續投入改造資金2000多萬元,開展了鹽堿地改良試驗,懷揣著對土地資源不可復制的珍惜,對這片曾經神奇土地的敬畏之情,他們決定在大安開始對鹽堿地進行綜合改造治理。鹽堿地號稱“土地的癌癥”,難度可想而知,但他們幾個“70后”仍懷著要把“世界的鹽堿地變成沃野良田的使命和夢想,開始組建科研技術團隊,并與東北農業大學、吉林農大、吉林農業科學院展開合作,同時在大安流轉了一萬畝的鹽堿地水稻田。

他們身上除了使命和夢想,又有了一個新的標簽“新農民”,開啟了春播秋收模式。通過技術團隊各種鹽堿地改良技術的試驗、鹽堿地水稻種子的篩選、鹽堿地種植與田間管理技術的實踐,又加上了智慧農業,自主開發了一套適合鹽堿地水稻改良與種植的農業物聯網系統,利用先進的技術團隊研發了適合鹽堿地和有機農業的高科技智慧農業,完善了“互聯網+”農業體系,實現了鹽堿地改造,水稻種植的全程可追溯,達到了數字化農場、信息化農事、科學排產、產品追溯、農資消耗跟蹤、全程遠程視頻監控等,提高種植效率與效益,實現了生態有機綠色種植。“農業物聯網+鹽堿地”治理模式的科技為國內首創。

旋地

公司經過兩年多的調研發現,耕種的勞動力平均年齡在60歲以上,50歲以下的農民基本都不再耕種土地,多數選擇外出打工,如果不改變農村勞動力結構,十年之后,現在耕種的老年人已經失去了勞動能力,所以再過十年幾乎沒有人會繼續耕種。

經過深思熟慮之后,他們下定決心必須想辦法改變勞動力結構,并且要打破以往只有農民才來耕種的傳統思維模式,讓更多的有知識有文化的年輕人參與耕種,為此他們研發了新農云系統,通過這個系統可以直觀顯示田地里所有數據,如氮、磷、鉀含量及PH值都能夠在控制中心體現出來,這樣一來大家根據顯示的數據就可以對水稻“對癥下藥,缺啥補啥了”。

水平地

更主要的是通過這個系統,大家可以足不出戶在辦公室里通過電腦操作,外面的無人機便可解決田地預防給排水、施藥、施肥工作。例如原來500公頃的田地僅看水、給排水、維護這三項工作,就需要50個勞動力解決,可現在通過使用設備,只需要5個勞動力,節省了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勞動力,所以它真正起到了降低勞動強度,減少勞動力,改變勞動力結構及成分的作用。

一年的水稻示范種植,成功獲取了鹽堿地改良和水稻種植的先進技術,并且在稻田里養殖鴨子、河蟹用于除草,除蟲效果非常好,達到田間立體養殖。以稻治堿能夠大幅度提高稻米產量和品質,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產效益的有機結合,對我國的鹽堿地改良項目起到了引領、示范、帶動作用。2017年,種植的2000畝有機水稻,最高產量達到1.2萬斤/公頃。

稻田鴨

經歷了一個春種秋收的水稻生長季,他們實現了當年改造、當年種植2000畝、當年豐產的鹽堿地種植奇跡。通過公司總結的一整套改良技術、生態綠色種植技術,稻田鴨、稻田蟹除草、除草輔助生物防蟲、機械、人工除草,實施綠色有機肥料,實現了生態綠色種植,實現了對這片潔凈土地的真正回饋和為更多人提供生態綠色安全的稻米。體味了兒時溫馨的回憶,曾經兒時媽媽的味道。

此外,通過鹽堿地改良項目,帶動更多的村民年創造就業價值600多萬元,使附近村屯200余戶村民從中受益,徹底脫貧致富。同時,大幅度減少了留守兒童數量。村民們的腰包鼓了,一家老少團聚了,他們的臉上露出了笑容。目前,他們產出的大米已經銷往北京。

收割機在作業

這片千年未曾耕種的土地,今朝被他們揭開了神秘的面紗,他們呵護著、愛護著這片土地,心中也升騰起一份責任和擔當。通過他們自有的鹽堿地改良技術、種植管理技術、農業物聯網的推廣,讓農民敢用、會用、用得起、用得放心,讓農民真正受益,把萬頃鹽堿地變成沃野良田。


0
責任編輯:遲瑞冰
相關信息
吉 林 城 鄉 網 版 權 所 有 ,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版權所有:吉林日報社(吉林日報報業集團) 投訴舉報電話:0431-88600732 備案號:吉ICP備18006035號 地址:長春市高新區火炬路1518號
流量統計: 技術支持:迅達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