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一天三遍風沙土,今天不刮明天補” “一進洮南府,先吃二兩土,白天吃不夠,夜里接著補?!?——這就是曾經流傳在吉林省中西部地區的順口溜,生動形象地描述了曾經風沙肆虐、生態環境惡劣,人們生產、生活 吉林省經過40年的“三北”防護林工程和20年的“綠化美化吉林大地”規劃的實施,特別是《吉林省防沙治沙規劃(2011-2020年)》實施以來,吉林省中西部地區實施了大規模的造林綠化和沙化土地治理工程,極大地改善了生態環境,沙地變綠洲的夢正在變為現實…… 位于吉林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地處科爾沁沙地東緣的雙遼市,現在是林成網、田成方,數萬畝的防風固沙林帶、數百公里的護路、護岸林,成了“南成一片、北連一線”的整體格局,庇護著萬頃良田,形成了堅固的生態屏障。截至2019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15.8%。昔日滿目的流動沙丘,漫天的風沙已成為歷史,如今這里到處是林茂、草豐、田肥的喜人景象…… 雙遼市林業局局長姜佐權說:雙遼市是吉林省防治土地沙漠化的“前沿陣地”和“第一道防線”,被生態專家稱為“保障吉林生態安全的西大門”。長期以來,雙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造林綠化工作,把造林綠化 雙遼市那木林場職工李春玲告訴記者:現在咱們所處的位置是雙遼和內蒙交界的地方,是那木分場,那木分場啊,現在咱們眼前看到的滿眼都是綠色,但是以往看到的都不是這些,在五六十年代的時候,這里面都是一些流動的沙丘。經過林業幾代人不懈的努力,這里面終于是綠樹成蔭了,以往的風沙 吉林省林草局生態修復處處長劉國彪說:今年是吉林省實施“第二個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規劃”和“吉林省防沙治沙規劃”的收官之年。十年來,吉林省以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為依托,廣泛發動,精心組織,突出重點,穩步推進,大力開展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封原育草,西部地區一個大型的防護林體系初步形成,持續保持綠進沙退進攻趨勢。截至目前,已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積398萬畝,超額完成了規劃治理任務,取得了較好的階段性成效。近期沙化土地監測結果表明,吉林省沙化土地治理面積大于自然沙化面積,昔日“沙進人退”正在向“人進沙退”逆轉。吉林省中西部廣袤挺拔的農田防護林使萬頃良田得到有效庇護,確保了吉林省農業的穩產增收?!皼]有中西部的 多年來吉林省林草人在與風沙斗爭中取得了很多防沙治沙的經驗做法:一是科學規劃,突出區域重點。西部地區以沙化土地治理為主攻方向,中部地區以完善農防護體系建設為核心,同時,積極推進“身邊增綠”,開展創建綠化美化示范村屯活動,輻射帶動農村綠化。二是統籌兼顧,全面推進生態建設。把治沙造林與其他林業重點工程緊密結合,相互促進。發揮“三北”工程的主體作用,繼續推進國家退耕還林工程和造林補貼試點,穩步開展了農田防護林更新改造,大力實施了清收還林行動,不斷深化綠化美化村屯活動。三是落實責任,加大行政推力。完善防沙治沙責任機制和督查機制,落實工作責任和目標,層層簽訂責任書,加強督促檢查,確保防沙治沙工作扎實開展。四是加強管理,確保治沙造林質量。樹立質量為先的理念,制定完善各項制度和措施,從地塊選擇到苗木準備、栽植技術、撫育管護等環節都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確保防沙治沙取得實效。五是依靠科技,提高治沙造林成效。把科技貫穿于防沙治沙的全過程,科學設計施工,大力推廣應用實用技術,建立防沙治沙示范基地,帶動整個防沙治沙工作。六是活化機制,增加內生動力。注重調查研究,特別是在防沙治沙的政策引導和機制創新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從發展生態和經濟兼用樹種造林入手,調動各方面力量參與防沙治沙的積極性。 這正是:數年“愚公”筑綠屏,風消沙退糧萬頃。千鍬萬植雖辛苦,綠壓狂沙始到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