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嶺市毛城子鎮于塘坊村,有一處別樣的院落。對于村民來說,它就像一處精神文化家園,帶給大家別樣的文化獲得感。 8月9日,中國吉林網“美麗鄉村紀事——走進鄉村看小康”大型融媒體采訪團隊剛走進于塘坊村文化大院,就被濃濃的文化氣息所吸引。 院內,灰色的墻瓦、雕花鏤空的窗戶、翠綠的植被,將古典建筑之美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屋內,農家書屋、書畫室、詩詞創作室,一應俱全。 “我們都是村里的,經常領著孫子到這里來,這里不僅能練毛筆字,有老師指導。還能看看書,讓孩子長見識。”村民老李告訴中國吉林網記者,這個文化大院已經成了村里的文化“符號”。 那么,村民口中的文化“符號”因何而來? 毛城子鎮文聯副主席、書畫攝影協會會長鄒本財給出了答案,“這里是毛城子鎮,更是于塘坊村的文化聚集地。無論住在鎮子上的人,還是村里的文聯會員,只要有空就會到文化大院聚一聚,一起聊聊文學創作,找找靈感,交流一下創作心得。” 采訪團了解到,于塘坊村文化大院成立于2016年,至今已經走過5年的時光。雖然毛城子鎮文聯成立僅有4個月時間,但是從另一個層面來講,這座文化大院的文化底蘊是足夠豐富的。 在大院書畫室,鄒本財和書畫攝影協會會員趙德天拿出宣紙和毛筆揮毫潑墨。作為書法愛好者,趙德天的書法作品“天道酬勤”勁氣十足。“我家離文化大院很近,這里有寬敞的空間、充足的筆墨等書法創作必需品,所以只要一得空就會來到這兒寫寫字,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們進行交流學習。” 文化“內涵”并非很復雜,在鄒本財看來,他的工作雖簡單但卻很有意義,他的工作就是帶領毛城子鎮中的文化愛好者、美術愛好者、書法愛好者,用手中的畫筆抒寫家鄉的美好,謳歌家鄉的未來。 書畫室的隔壁,是仿古的鄉間私塾,這里是毛城子鎮詩詞協會會員們經常駐足的地方。詩詞協會會長郭柏軍和21名會員們每個月都在這里進行一次聚會,聚會內容只有一個——交流近期創作作品的心得。 無論田間地頭,還是小橋流水,詩詞協會都會找尋創作的靈感。“畢竟我們出自于鄉村,最自然的環境才能有最真實的靈感。”郭柏軍說道。 在詩詞協會有很多地地道道的農民朋友,在郭柏軍看來,他們喜歡詩詞,但功力有所欠缺,詩詞講究韻律,有的人還在摸索階段,但并不妨礙大家一點點步入正軌。李白的浪漫情懷,杜甫的現實主義,鄉村詩人更兼浪漫與現實。毛城子鎮詩詞協會現在已經聯合出版過詩詞集,這也是郭柏軍感到最自豪的事。 “詩詞的寫作不僅僅描繪家鄉的美麗風景,更能陶冶個人情操。以詩詞的形式激發村民對家鄉的熱愛,讓毛城子鎮不僅有經濟發展,更有文化的提升,這也是我們詩詞文化協會成立的初衷,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根植于最基層,讓村民的文化素質得到整體的提升是我成立這個協會的終極目標。”郭柏軍感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