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走進蔡家溝鎮,一片橙黃橘綠。路更寬了,景更美了,水更清了,庭院更干凈了,百姓日子更紅火了……這一切得益于在扶余市全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背景下,蔡家溝鎮以“千村示范”百日攻堅行動為契機,全力推動鎮域整體面貌持續提升。 小十八號村:棚膜產業撐起美麗鄉村 “千村示范”百日攻堅行動開展以來,小十八號村嚴格按照“九有六無”創建標準積極開展工作,著力加強本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投入力度硬化、綠化、美化、亮化,人居環境不斷改善。截止目前,全村道路硬化率100%,綠化總面積9.3公頃,安裝路燈170盞,村屯亮化率達100%。建設復古圍墻2829米,建設文化廣場一處,面積1200平方米,利用廣場墻體繪制文化墻180平方米。整潔優美、內外兼修的村莊面貌逐步顯現。 有產才能富民,有業才能興家。小十八號村把千村示范與產業調整,生態建設有機結合,推廣綠色增效新模式,打造生態、安全新產業。該村因地制宜,結合自身區位優勢大、產業結構優、經濟基礎好、生態環境佳等上風條件,積極調整種植結構,發展綠色無公害蔬菜大棚,由大糧倉變為綠色糧倉,形成了“一村一品”具有特色,具有品牌,具有市場,具有效益的經濟園。 截至目前,該村蔬菜大棚已經發展到230棟,年產蔬菜15000噸,總收入3000余萬元。從小十八號村產出的蔬菜,遠銷上海、南京、杭州等各大中城市,成為吉林省優質的棚菜基地。大棚蔬菜收獲的同時,少部分被去掉的一些不可食用的部分,稱之為“尾菜”。尾菜被當作廢棄物扔在溝沿路邊,自然腐爛、滋生蚊蟲,對環境造成污染。目前,扶余市蔡家溝鎮共有蔬菜大棚2400多棟,主要集中在腰號村、大十八號村、小十八號村、石家崴子村等。隨著棚菜業的快速發展,大棚尾菜(秧)處理不及時而造成的環境污染及資源浪費問題已經日趨嚴重。 在小十八號村,就結合農村有機廢棄物資源利用技術,建起了有機堆肥廠區。本項目每年處理大棚尾秧近10萬噸,年產有機肥22000噸。處理工藝采用“畜禽糞污+棚菜秸稈+微生物菌劑”堆積發酵工藝,生產生態有機肥,達到開發能源、治理污染、凈化環境和綜合利用的綠色生態環境治理工藝,工程產生的有機肥全量還田。項目實施后,不僅能對大棚尾菜(秧)進行有機肥轉化,還能對玉米秸稈、水稻秸稈等當地農作物秸稈進行轉化。 石家崴子村:依托示范鞏固脫貧成果 依托“千村示范”百日攻堅行動,石家崴子村聚焦民生福祉,不斷解決群眾最關心、最受益、最迫切的熱點難點問題,切實提升民眾幸福感、獲得感。 目前,村內所有道路硬化基本完成,硬化完好率達92%,有效解決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現主路磚砌排水溝3600延長米,巷路排水溝7124米已清淤通暢,能夠滿足村內排澇需求。同時,主路輔路已更換太陽能路燈185盞,晚上黑燈瞎火,夜間出行不便的問題得到改善。村內整體布局合理,柴草垛、農家肥統一堆放;垃圾日產日清,村容村貌凈化靚化。 石家崴子村60周歲以上人口比重達28.6%,如何解決剩余勞動力就業創收和老齡化人口老有所依、老有所樂問題,成為該村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突破口。該村在現有65棟蔬菜大棚基礎上,還種植中草藥12公頃,在種養大戶的探索帶動下,村集體經濟與村民收入逐年“雙增收”。 由于石家崴子村為蔡家溝鎮政府所在地,按照扶余市打造精品路線的整體規劃,該村街路兩側擬投資設計“慢生活”元素類場所,建設“年代風情街”,解決部分村民就業問題。 依靠科技平臺,鼓勵和探索“1+N”農村老齡人口就業問題:“1”是由一個人或一個企業牽頭成立手工業加工車間,負責半成品采購、分發以及成品檢驗、回收。“N”是所有有此項工作能力的村民和家庭,可以從車間領回任務,完成任務經車間驗收合格后,換取定額報酬。既解決了老齡人口就業又讓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樂,為家庭增收的同時,也會改變村內積極向上的生活氛圍。現已選準項目,通過網絡平臺與電商洽談具體事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