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膜經濟連成片,農民開心把錢賺。”近年來,舒蘭市立足農業資源優勢,堅持以農民為主體,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增加農業附加值,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真正做到了興一個產業,活一片經濟,富一方百姓。找到了產業發展的“金鑰匙”,打開了致富之門,逐步引導農民走上了一條農業特色產業發展之路。 初夏,走進舒蘭市白旗鎮崗子村大勝家庭農場的瓜棚里,瓜香撲鼻。 25公里之外的朝陽鎮新旭村,蔬菜種植戶高翔家正在大棚里采摘茄子,由于當地的蔬菜質量好,蔬菜都是供不應求,高翔正在為客戶下的訂單裝箱。今年,高翔家種植了黃瓜、豆角、西紅柿、辣椒等蔬菜。 在新旭村像高翔這樣的種植戶還有135戶,今年新旭村共種植蔬菜109公頃。其中,大棚320棟、日光溫室155棟,種有黃瓜、豆角、柿子、茄子等品種。一年四季不間斷供應,各類蔬菜年產2000萬斤左右,逐漸成為舒蘭周邊最大的蔬菜供應地,年產值近2000萬元,人均創收3萬元左右。 為了確保蔬菜質量,新旭村成立了舒蘭市朝陽川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40戶種植戶,進行統一種植、管理和銷售。定期組織社員進行培訓,學習先進的種植技術。新旭村不斷促進全村蔬菜產業提質升級,朝陽蔬菜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蔬菜品牌。 在吉舒鎮曙光村長麻溝西紅柿產業園區,柿農正忙著將西紅柿裝箱。“這些都是客戶的訂單,現在主要銷往舒蘭城區,送貨上門。各個小區居民電話或者微信訂購,留下地址,我們就給送去,基本天天都得預售。”種植戶劉霞說。 曙光村黨支部書記沈詳春介紹,今年,全村種植西紅柿大棚共有76棟,其中溫室大棚26棟,每棟面積約為700平方米,配套了滴灌、土溫測試、可視設備,實現了現代化生產經營。曙光村同時還建有普通大棚50棟,長麻溝西紅柿的銷售一直是供不應求,預計全年純收入1000多萬元,帶動長麻溝屯40多農戶增收致富。 舒蘭市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棚膜果蔬經濟,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棚膜設施4034棟,其中日光溫室388棟,年產棚膜瓜菜6萬噸,產值1.8億元。現有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12個、家庭農場18個。其中,吉舒街道曙光村長麻溝柿子,朝陽鎮黃瓜,法特鎮黃瓜、豆角,白旗鎮豆角、香瓜等,已經形成地域品牌。 隨著大棚果蔬產業集群的逐漸形成,舒蘭果蔬的品牌建設進一步加強,大棚果蔬種植產業賦能助力鄉村振興的模式在舒蘭市已逐漸成形。村民在家門口就業,足不出村就鼓了腰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