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露脸视频观看,黑人粗硬进入过程视频,2018亚洲а∨天堂,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天氣預報
新風揚 產業興 鄉村美
——來自雙遼市柳條鄉鄉村振興的實踐探索
桂景姝 許可 吉林農村報全媒體記者 侯春強 郭小宇 都傲
日期:2024年06月18日 來源:吉林城鄉網

鄉鎮名片

雙遼市柳條鄉地處松遼腹地、遼水之濱,總面積146.57平方千米,總人口16462 人,下轄15個行政村、1個社區、37個自然屯,先后被評為全省文明村鎮、全省綜合行政執法示范鄉、2022年度四平市優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

這是一片承載希望的熱土,也是一處宜居宜業的福地,這里沃野千里,是大自然的饋贈,更是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地。

一個個美麗鄉村喜煥新顏、一條條鄉村公路四通八達、一個個富民產業落地生根、一張張質樸笑臉競相綻放……初夏時節,行走在雙遼市柳條鄉,空氣清新、生機盎然,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的美麗圖景,正在廣袤原野上徐徐鋪展。

文明實踐,多彩活動入民心

文明是村莊最美的“底色”,也是最靚麗的“名片”。柳條鄉的振興之路,離不開鄉風文明建設的引領。

走進柳條鄉政府內,仿佛置身于和諧宜居的新時代畫卷中,院內環境綠意盎然,樹木與鮮花交相輝映。引人注目的文化長廊,張貼著36條文明用語,不僅美化了環境,更傳遞了積極向上的文明信息,讓文化浸潤百姓心田。

美麗的環境中,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格外醒目。實踐所室內,30余名志愿者正為迎接“2024雙遼鄉村(森林)馬拉松”排練快閃舞蹈,現場氛圍熱烈。工作人員介紹,作為全鄉文明實踐的重要陣地,實踐所承載著傳播文明、引領風尚的重要使命。通過組織各類文明實踐活動,不僅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升了整個鄉鎮的文明程度。

近年來,柳條鄉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為主陣地,切實發揮陣地平臺作用,以文化人、成風化俗,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積極發揮“文明實踐”的作用。

健全組織機構。柳條鄉成立了以鄉黨委書記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所長,各村(社區)黨支部書記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的領導體系,形成了“1+16+N”文明實踐工作體系和責任體系,確保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實現鄉村全覆蓋。堅持“五有”標準,錨定“一核雙驅四陣八同心”工作任務,打造理論宣講、志愿服務、文化服務、體育健康、科技創新五大功能區,形成全域性覆蓋、多功能并存、全天候開放的文明實踐陣地體系。

挖掘特色平臺。依托文體站、農家書屋、村文化廣場、鄉村兩級衛生院(室)、便民服務中心等機構,結合移風易俗、“掃黃打非”等工作,用好法治宣傳平臺、網絡媒體平臺,讓政策、科技、文化等直達基層。

強化隊伍建設。組建理論宣講、“掃黃打非”、普法宣傳、生態綠色環保、衛生健康、文化體育、愛心幫扶、網絡文明、移風易俗、退役軍人10支志愿服務隊,著力打造思想宣傳入心、公益幫扶暖心,惠民陣地聚心的文明實踐新格局。

弘揚新風志愿服務。大力推動移風易俗工作,利用道德銀行“小積分”撬動鄉村“大文明”,有效勸導大操大辦10件,余事不辦196件;融合“掃黃打非”工作,引導群眾健康閱讀;結合“學習雷鋒精神”活動,帶動形成“人人爭做志愿者,人人都是志愿者”的熱烈氛圍,將文明實踐潤鄉風落到實處。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近年來,我們有效利用文體站、文明實踐廣場等場地,結合群眾興趣愛好,組織開展廣場舞文藝匯演、書法繪畫創作、農民趣味運動會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展志愿服務96次,16個村級(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累計開展活動1500余次。今后,我們將繼續聚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將‘文明之花’貫穿于鄉村振興全過程。”柳條鄉黨委書記于忠國說。

一城文明風,滿目幸福景。如今,柳條鄉文明新風正徐徐吹來,為推動鄉村振興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

肉牛振興,產業興旺譜新篇

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

柳條鄉依托當地優質的秸稈資源優勢,緊緊抓住“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工程建設機遇,全局謀劃肉牛養殖全產業鏈,不僅有效利用秸稈資源,還為養殖戶節約成本,形成“廢棄物資源化”的良性產業循環,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三贏的良好局面。

夯實肉牛產業基礎,柳條鄉積極推行“放母還犢”養殖模式,為農戶打開致富之門。

“哞、哞、哞……”走進利園生態養殖場,遠遠地便聽到此起彼伏的牛叫聲。在寬敞的標準化牛舍中,一頭頭膘肥體壯、皮色油亮的安格斯(澳系)黑牛悠閑地曬著太陽。

這些安格斯(澳系)黑牛“漂洋過海”來到這里,黑色無角,體軀矮而結實,肉質好,出肉率高,托起了村民的致富夢。

“利園生態養殖場占地面積1.7萬多平方米,待建約2000平方米。在政府的扶持下,我們打造了‘放母還犢’模式,輻射帶動周邊村民一起養牛致富。”利園生態養殖場負責人楊曉東介紹,養殖場為養殖戶提供飼養的圈舍、TMR拌料機、撒料車、清糞車。飼養戶每頭牛交2000元押金,母牛生產后,養殖場再以每頭9500元價格回購牛犢。大母牛下完兩頭牛犢,視為合同期滿,飼養戶需將大母牛歸還養殖場,同時養殖場返還押金。這種放母還犢、保底回收的方式,讓當地很多農戶當起了“牛老板”。

“借助鄉村振興政策,我們積極推行‘放母還犢’養殖模式,夯實肉牛產業基礎,輻射帶動周邊村民一起養牛致富。同時,立足秸稈優勢,變廢為寶,作為飼料喂養母牛,有效降低養殖成本。”鄉黨委副書記、鄉長王濤說,柳條鄉將發展肉牛養殖作為主導產業,把肉牛養殖和發展庭院經濟相結合,助推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棚膜經濟,共享發展富村民

“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充分享受改革發展紅利。”這是柳條鄉一直以來的追求。

“我們立足本地優勢,創新農業發展方向,把棚膜經濟作為農民增收致富的突破口,全力打造溫室棚膜基地,促進產業增效、集體增值、群眾增收,以特色產業推動共同富裕,助力鄉村振興。”王濤說。

走進厚俗村的蔬菜種植基地,40棟蔬菜大棚在夏日的朝陽中整齊排列,大棚內青翠欲滴的黃瓜、豆角等蔬菜格外誘人,菜農正忙著采收、分揀、裝車。

“這些大棚是由13戶村民自籌資金建設,由村里集中管理。2023年,40棟蔬菜大棚全部建設完工,并投入使用,一年可種植蔬菜兩茬。”厚俗村黨總支書記侯建忠介紹說,大棚蔬菜陸續成熟上市,為周邊農民提供了就近就業的機會,每天有30多人來此務工,工人在這里工作既可以學習到蔬菜的種植管理技術,又能增加家庭收入。

“我是本村村民,家里有4公頃地,農閑過來打工,不耽誤家里種地,從合作社建立起我就在這務工,主要負責采摘蔬菜、田間管理等,每小時12元,去年在合作社賺了4萬元左右,加上家里土地收益,一年能賺10萬元。”村民侯平笑著說。

厚俗村一直將發展棚膜經濟作為優化種植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的突破口。自蔬菜大棚投入使用以來,每棟蔬菜大棚年平均帶動勞動力300余人次,解決了本村及周邊村普通勞動力和部分脫貧勞動力1.2萬人次的就業問題,平均每人增收3萬元左右。

今年以來,厚俗村以“黨支部+合作+農戶”的產業模式,進一步整合蔬菜產業種植面積,已經形成“化零為整”的規模化種植。

一方好山水,振興正當時。生機盎然的厚俗村,只是柳條鄉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小小縮影。如今,在柳條鄉這片充滿希望的沃土上,產業更旺了,村子更美了,村民更富了。鄉黨委、鄉政府信心滿滿,正在奮力譜寫新時代美麗鄉村的嶄新篇章。


0
責任編輯:張立蘊
相關信息
吉 林 城 鄉 網 版 權 所 有 ,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版權所有:吉林日報社(吉林日報報業集團) 投訴舉報電話:0431-88600732 備案號:吉ICP備18006035號 地址:長春市高新區火炬路1518號
流量統計: 技術支持:迅達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