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城鄉網訊 7月7日至24日,吉林省陽光辦共派出兩批來自全省20多個縣市的59名從事種植和養殖業的優秀青年農場主和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前往黑龍江省望奎縣正蘭三村國家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進行為期5天的省外培訓、實訓和交流。望奎縣位于綏化地區,在黑龍江省歷來有“黑龍江農業看綏化,綏化農業看望奎”的說法。大規模的現代農業技術應用,開拓了吉林省學員的視野和創業激情。 培訓期間,學員們先后參觀了望奎縣龍薯聯社的馬鈴薯生產基地、興和鄉寶田農業萬畝水稻種植基地、望奎縣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東郊鄉夢林園家庭農場、綏化市裕達牧業奶牛養殖場、寶山鎮現代化蔬菜大棚及可視農業等項目。其中,龍薯農民專業合作聯社構筑了互聯網+農業新優勢,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市場營銷新空間,目前的種植基地已延展到廣東湛江等“兩省四地”,業務范圍已發展到12個省、30多個城市。 望奎縣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擁有200馬力以上拖拉機13臺、200馬力以下拖拉機10臺、配套農具34臺套、玉米收獲機40臺、加油車2臺、等離子體種子處理機3臺,其他機械12臺、新進美國進口大型機械凱斯210兩臺,進口噴藥機1臺。現有管理人員12人,從業人員108人。這一切讓從事農機的學員們大開眼界、嘖嘖贊嘆,圍著理事長詢問機械性能、操作要領及市場價格等,有的學員則在仔細查看機械構造、也有的學員鉆入操作室內一探究竟,學員之間也就相關操作技術相互交流與探討。 裕達牧業擁有養殖、青儲、飼料加工、榨奶、防疫、化驗、實驗等設備30多臺套,進口荷斯坦奶牛1300多頭,建設了國際先進水平的榨奶廳,整個牛奶生產實現了全程封閉。在講解過程當中,邵廠長一句“提高奶牛舒適度”的話讓在場的養殖戶門深受啟發。 當學員們走進黑龍江省“互聯網+農業”水稻高標準示范基地,映入眼簾的是碧波萬頃、隨風擺動的稻浪,呼吸到的是沁人心脾的稻花香,“稻米香米業”可謂名副其實。基地分為稻蟹共作區、稻鴨共作區、稻魚共作區和私人訂制基地;還種植牡丹江35、龍粳58、方圓粒003、吉宏6等20多種水稻試驗品種,有的學員還好奇地數著每個品種的株數加以對比。 短暫的學習培訓結束了,臨別時多了幾分留戀與不舍,但更多是收獲,還有持之以恒和百折不回做好農業的信心。 談及參加培訓的感想,來自扶余縣肖家鄉的呂春榮說,農村天地大有可為。新型農民不再是普通的農民,只要走好規模化、產業化、科技化、綠色化生產,農民同樣能創造更多財富,從事農業生產同樣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參觀了興和鄉寶田農業萬畝水稻種植基地和寶山鄉千棟溫室大棚可溯源信息平臺、全程監控,來自伊通的張志國感觸頗深,他要把這一理念帶回家鄉,種出最好的綠色農產品,讓更多的人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梨樹幫農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翟建表示,這次省外培訓,讓自己感覺到農業的發展不僅靠的是埋頭苦干和經驗摸索,更應該注重提升新方法、新模式、新技術。通過聽取各企業負責人細致的講解,對訂單農業、休閑農業、規模化養殖和技術管理等方面印象都特別深刻。他將充分發揮家鄉的有利條件及方便優勢,嘗試一些種植、養殖新模式,加快家鄉農業發展,改變家鄉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