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棚膜、戶戶無閑農。這是記者來到鎮賚縣鎮賚鎮南崗子村的第一印象。農戶房前屋后大棚一棟連著一棟。棚內綠意盎然,碩果累累。四季供應城鄉居民,豐富了城鄉居民的“菜籃子”。 近幾年,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鎮賚縣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和群眾種養意愿,以種植和養殖為主、其它產業并存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庭院經濟,拓寬群眾增收渠道,讓小庭院催生大經濟,不斷提高群眾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鎮賚鎮南崗子村打破自身耕地少的局限,依托自家庭院、房前屋后寬敞的土地資源和城郊、近郊優勢,把發展庭院經濟、棚膜經濟作為加快經濟發展、助力脫貧攻堅的突破口,通過典型示范帶動,使群眾看到了發展棚膜經濟和庭院經濟的效益,把小棚膜做成大產業,把小庭院做成大文章,讓棚膜經濟、庭院經濟成為精準脫貧的“新引擎”。南崗子村的豐收景象,是鎮賚縣庭院經濟的縮影。如今,庭院經濟在鎮賚縣遍地“開花”,讓村民腰包鼓起來的同時,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 2017年開始,鎮賚縣就著重在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上做文章。經廣泛征求意見、多方調研,最終確定發揮群眾庭院面積大的優勢,大力發展庭院經濟,把庭院的“空白點”打造成群眾的“增收點”。他們把發展庭院經濟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項重要精準扶貧產業,縣鄉村一體化部署、差異化落實,采取宣傳發動、補貼推動、訂單帶動等方式,實現了農戶、補貼、訂單三個“全覆蓋”。各鄉鎮以及群眾種植養殖習慣,結合本地實際,自行確定發展品種。旱田鄉鎮發展果樹、中藥材、小冰麥等種植品種;水田鄉鎮利用水稻育苗大棚發展生長期較短的豆類作物;近郊鄉鎮發揮區位優勢,發展棚膜蔬菜等。 隨著收入的明顯增加,群眾發展庭院經濟的熱情日益高漲。鎮賚縣借勢推行“一村一品”“一鄉一業”。以市場為導向,與企業或合作社聯合,發展特色產業、實行訂單種植。有效形成了一頭牽農戶,一頭連市場的產業鏈,推動特色產業抱團發展,增強農戶自我發展能力,達到自身“造血”功能。目前,哈吐氣鄉黑小麥、鎮賚鎮小冰麥、建平鄉甜瓜、莫莫格花生等已經形成覆蓋全鄉的庭院主導產業。 庭院作為群眾的“自留地”,以往都是種植一些應季蔬菜實現自給自足,用的都是農家肥,土壤肥沃,保留了綠色、有機的原始地性。在規模化的基礎上,鎮賚縣大力發展品牌化,提升市場競爭力。經過近三年的努力,已經發展了以“鎮賚甜瓜”地標品牌為代表的一大批特色品牌。如鶴園花生、蘇克馬小米、鎮賚小冰麥等。通過第一書記代言、電商等平臺銷往全國各地,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2019年,鎮賚縣庭院經濟總收入8600萬元,戶均2000元以上。 庭院經濟的發展改變了村民傳統農業發展種植模式,延伸了農業產業鏈,讓農民無農閑。如今,全縣涌現出“果樹村”“瓜菜村”“花卉村”等特色村,主打綠色、生態牌,由科技支撐,合作社引領,典型帶動,致富的路越走越寬。村民“錢袋子”鼓起來,農家庭院“方寸之地”建成致富“增收園”,為繁榮農村經濟,實現“美在農家、富在庭院”注入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