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鮮荷青沃野風,西部美景惹人醉。 盛夏,行進在鶴鄉通榆,河湖互濟、草茂糧豐、水碧天藍,八百里瀚海振興之勢正勁。 曾經的深度貧困縣,強村富民如何激發活力走出新路?小村莊怎樣脫胎換骨迸發大能量? 如今,通榆縣依托土地托管、特色產業激活村集體經濟“一池春水”,新鄉村、新面貌、新生活的魅力畫卷已徐徐展開…… 向海蒙古族鄉復興村,肉牛養殖壯大村集體經濟,庭院經濟造就致富“好錢景”—— 復興村里看振興 走進通榆縣向海蒙古族鄉復興肉牛養殖園區,透過監控視頻,一頭頭膘肥體壯的高品質成年母牛正在悠閑地吃著秸稈食品,新誕生的小牛異常活躍,似乎在慶祝來到這個全新的世界。 依托吉林省“秸稈變肉”暨千頭肉牛建設工程,復興村敏銳捕捉到發展契機,一座現代化肉牛養殖園區應時而生。 據了解,項目建設總面積24萬平方米,共有15個村采取每村貸款200萬元、光伏資金補貼1167萬元的方式入股,由鄉政府牽頭成立向海蒙古族鄉福興農牧業合作社聯合社,負責園區日常運營,合作社由鄉政府代管。 “園區現存欄海福特、西門塔爾等肉牛2800多頭。5年內,園區運營及收益歸合作社所有。5年后,園區負責還清貸款,每個村凈剩100頭牛,以此壯大各村集體收入。咱這里職工有23人,都來自復興村,人均工資還不低呢!”復興肉牛養殖園區廠長助理楊懿興致勃勃地介紹。 “園區成立,俺們兩口子就上牛場當了工人,每人月工資4000多塊。能在家門口打工賺錢,上哪找這好事兒呀!”村民馮寶軍表達著自己的獲得感。 養殖園區背后,成片的玉米蓬勃著夏日生機,這是村里流轉給農夫大田專業種植合作社的土地。 從種子、化肥采購到播種管理直至收獲歸倉,為保證老百姓得到真實惠,村民和合作社簽訂托管合同,農戶經營風險降低,農民在成為“甩手掌柜”的同時,還騰出身子打工再掙一份“工資”。 馮寶軍掰著手指向記者算了筆“幸福賬”:我和老伴兒在牛場打工一年咋也能掙10萬塊錢左右。家里5坰多地,流轉給了合作社,收入也能有6萬多元。 “是黨的好政策讓我們老百姓心氣足了,生活更好了。”馮寶軍由衷地感慨。 在不改變農民土地承包權和部分國家惠農政策享有權前提下,村里將485公頃土地的農業生產環節托管給農夫大田合作社。 “通過創新農業經營方式,一年一公頃流轉土地承包費8000元,加上4000元保底分紅,農民每公頃土地收入達1.2萬元;184個種植戶發展庭院經濟,栽植辣椒11.79萬平方米;引進中草藥種植,選取5戶農戶示范種植板藍根9畝……今年村集體收入有望突破120萬元。”35歲的復興村黨支部書記孫宏良,介紹起村里發展路徑十分自豪。 一場陣雨過后,前復興屯村民李瑞輝在后院辣椒地忙著鋤草。一壟壟線椒枝繁葉茂,白色的小花掛滿枝頭,成串的辣椒嫩生生、胖乎乎地點綴其間,收獲在望。 “我這園子1畝1分地,從2022年開始種辣椒,村里幫著簽訂單,還給發放種植補貼。去年收入8000塊錢,比苞米多掙了好幾倍!”李瑞輝黝黑的臉上,瞬間爬滿了笑容。 什花道鄉曙光村,香瓜種植開出集體經濟“甜蜜良方”,鄉村旅游叩開百姓“致富門”—— 曙光村里迎“曙光” 車輛行駛在什花道鄉曙光村的林蔭小路上,兩側不登高開得正艷,干凈整潔的庭院里,蔬菜翠綠、瓜果飄香…… 每年7月初至9月中旬,曙光村的香瓜便迎來了采摘銷售旺季。 7月24日早上7點,曙光村太平屯東側香瓜地里。 露水還未退去,春風村黃家窩堡屯村民張會芳就帶著60多名村民開啟一天忙碌的“香瓜”生活。 摘瓜、分揀、裝箱,田間地頭人來車往,一派忙碌景象。隨著一系列有序作業,成箱的香瓜被搬上箱式貨車,隨之發往北京、上海、南京、鄭州、石家莊等各大城市。 蔡起是曙光村有名的種瓜能手。農閑時,附近村屯部分村民都到他的瓜地打工。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一起富了才算富。53歲的蔡起,種植香瓜已有25年歷史。他免費傳授種瓜技術給周邊村屯24戶村民,帶領大家抱團發展香瓜產業。如今,已種植香瓜100公頃。 “我在蔡老師瓜地干活5年多了,農閑時間就來打打零工。育苗、擺塊、點籽、覆土、出苗、移栽、下瓜,從種到賣全程參與,一年能掙2萬多塊,輕松不累還能照顧家。”張會芳相當滿足。 通過幾年打工和學習,今年張會芳嘗試種1公頃香瓜,目前都已賣出,掙了7萬多元。 香瓜富裕了百姓口袋,曙光村并未就此滿足現狀。 “我們曙光村打的是香瓜特色牌,作為集體經濟重要一環的香瓜產業,因銷售區域廣、信譽佳,村民在發展香瓜產業過程中嘗到了甜頭,所以種植積極性特別高。眼下,我們還探索發展棚膜經濟,推進4公頃溫室大棚建設,四季采摘園持續為村集體經濟輸血;謀劃建設20公頃香瓜大棚、繼續推進大田香瓜種植,實現規模經營、綠色發展,打造棚膜經濟與休閑觀光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帶動就業促增收,不斷拓寬村民增收渠道。”曙光村黨支部書記蔡琳娜細數產業方向,侃侃而談。 隨著鄉村游日益火爆,曙光村以距離縣城近的獨特優勢,結合本地資源稟賦,深入發掘生態涵養、休閑觀光等多種功能和多重價值,依托700年的古榆樹,打造出“德喜神榆”旅游景點和曙光村民俗博物館。 “我們通過節日活動,放大節慶效應。在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開展踏青、祈福等活動,吸引眾多游客前來。在接待游客的同時,村里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探索出一條沉浸式體驗的鄉村近郊游之路,讓小庭院發揮大作用。”蔡琳娜補充道。 這兩年,曙光村村民尹文秀日子越過越紅火,沒想到我們也能吃上“旅游飯”,咱農家院的綠色蔬菜、瓜果梨桃和家養的小笨雞,都可以賣給游客,一年可增加不少收入呢! 邊昭鎮五井子村,合作社做大做強村特色產業,小菌菇撐起“致富傘”—— 五井子村探“新路” 大暑剛過,萬物競秀。 在通榆縣邊昭鎮五井子村柳樹營子屯復墾地,成片成片的玉米綠葉葳蕤、頎長的秸稈懷抱著豐腴的果實隨風搖曳;一簇簇花生沐陽而生,孕育著地下成串的“金豆”;谷子長勢喜人,即將迎來碩谷挽枝頭…… 這道鄉村亮麗風景,描繪出五井子村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動人篇章。 “今年,我們通過土地流轉、盤活復墾地等方式,開始逐步探索向多元化、規模化、現代化的農業產業發展,村集體經濟收入顯著增加。村民種植玉米所需的種子、肥料、技術指導全部由村里協調‘新洋豐’公司提供。不僅種莊稼不用投資,還可以拿租金掙‘工資’,生活真是越來越好了。”邊昭鎮黨委副書記兼五井子村黨支部書記王化坤告訴記者。 2022年初,針對如何發展村集體經濟、盤活復墾土地資源,讓土地活起來,讓村民富起來等亟待發展問題,五井子駐村第一書記張津崎和駐村隊員跑遍了村里所有田地,與村兩委大會小會開了十幾次,研究確定了“黨建引領發展、部分試點先行、輻射帶動提升、全村實施推廣”的總體思路。 決定依托通榆科技小院,成立通榆縣禾順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實行“黨建引領+科技小院+合作社+龍頭企業+黨員+農戶”的工作新模式,通過以“股”連心、連利、連責,將通榆科技小院、村集體和群眾緊緊連在一起。 “去年,合作社分紅,我家分了4500塊錢,基本上一年吃喝夠了。現在,合作社只要有活我都來,樂樂呵呵就能把活干完,一天能賺不少積分呢!”村民周佳孝分享著自己的幸福。 7月25日臨近中午,五井子鄉村振興就業幫扶車間“啟航水果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幾棟大棚正空閑著。 “這幾棟大棚之前種的是羊肚菌,前段時間剛剛賣掉第一茬,現在是‘倒茬’期間,過段日子開種第二茬,元旦、春節期間成熟,那時候賣個好價錢不在話下。”王化坤自信滿滿。 羊肚菌冬種春收,具有生長周期短、產量高等特性,村民充分利用“冬閑棚”資源,3、4月份完成羊肚菌種植、采收。分季節錯峰生產的種植方式進一步壯大“大棚經濟”,讓老百姓增收“不斷檔”。 小菌菇撐起“致富傘”,還帶動了就業,周邊村屯的剩余勞動力被組織進棚采摘。“咱祖祖輩輩沒搞過菌菇種植,這東西又格外稀奇,誰能想到不起眼的小蘑菇這么賺錢。”眼瞅著自己種植的稀罕物變為城里百姓餐桌上的“金貴菜”,村民們格外開心。 以振興之勢,推動村集體經濟“強筋壯骨”,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截至今年7月底,通榆縣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總額2.309億元,超過100萬元的就有103個村。 全面激發內生動力,強基賦能,獨樹一幟的發展路徑讓鄉村振興的步履更加鏗鏘。通榆人求真務實、擔當實干的回聲嘹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