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供排水一體化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工程。洛水穿境,兩山為屏,造就了宜陽獨特的地形地貌和發展區位。 近年來,宜陽縣堅持“全域統籌、分類推進、供排一體、市場運作”工作思路,踐行“一統四化五場景”推進路徑,創新智慧化管理,實現供排水設施全域覆蓋,“源頭活水”流進了千萬家,潤澤呵護著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 構建城鄉供排水一體化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鄉村振興離不開“水”這篇大文章。 9月4日,宜陽縣香鹿山鎮甘棠村甘棠水廠,干凈整潔,前來參觀的百余名記者印象深刻。 宜陽縣甘棠水廠位于宜陽縣香鹿山鎮甘棠村,占地30畝,總投資3500萬元,202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甘棠水廠水源使用‘引故入洛’工程原水,日供水規模4萬噸,采用‘沉淀、過濾、消毒’凈水工藝,出水水質符合國家標準。保障了香鹿山鎮甘棠、官莊、后莊等8個村及部分城區75萬名居民用水需求。”宜陽縣住建局副局長、水務集團董事長張社民侃侃而談。 甘棠水廠僅僅是宜陽縣城鄉供排水一體化的一個縮影。宜陽縣緊緊圍繞市委鄉村振興“151”工作部署,堅持把城鄉供排水一體化建設作為改善農村面貌、增進民生福祉、助力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立足補短板、強弱項、打基礎,統籌實施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飲用水水源地表化工程、污水治理工程和農村“廁所革命”,堅持一體設計、一體建設、統籌推進。 “供水方面,依托‘引故如洛’水源、中小型水庫等‘五小水體’,實施地表水置換工程,實現集中供水全覆蓋;排水方面,根據村莊人口分布實際,明確四類污水處理模式,實現農村污水收集全域化、處理方式多樣化、污水排放達標化。”談起供排水和污水處理的成功經驗,宜陽縣副縣長張建芳很是自豪。 截至目前,宜陽縣新建改造規模化供水設施12個,新改建供水管網1516.6公里,集中供水率達96.6%;建成城鎮污水廠18座、微動力污水處理廠68座,鋪設污水管網1303.18公里,實現污水收集全覆蓋。 打造智慧水務“一張網”在甘棠水廠供排水智慧調度中心,一張大屏、3個人、5臺電腦,簡單的布置,卻蘊含大智慧。 大屏幕上可實時監控18個規模化供水工程進水、出水量和城鎮15個供水壓力點數據,遠程調控井泵啟停和設備運停,監測預警管網自動化運行,實現用戶用水情況遠程監控處理。同時,對城鄉18個污水處理廠(站)實行自動化加藥處理和在線水質監測,監控微動力污水處理站運行。 為提升宜陽縣供排水系統數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管理水平,今年1月,宜陽縣城鄉水務投資有限公司投資1200余萬元,依托現有18座規模化供水工程、18座城鄉污水處理廠、68座微動力污水處理站,通過數字賦能,建立集視頻監控、管網監測、中控調度、風險管控為一體的宜陽縣供排水智慧調度管理中心。 “供排水智慧調度管理中心通過對城鄉供排水系統實時監控和數據分析,實現供排水運行自動化、水質監測數據化、信息資源共享化、管理決策智能化,最終形成供水智慧化管理到戶、污水處理廠數字化監控、微動力污水處理站自動化處理的智慧化管理體系,有效降低運營和管理成本。”張社民補充道。 為了能讓智慧服務順利抵達“末端”,宜陽縣強化數字賦能,完善視頻監控、管網監測、中控調度等智慧系統,推出“宜陽水務”公眾號,開通“直通車平臺”“110聯動熱線”,讓群眾足不出戶即可辦理報裝、交費等涉水業務,形成供水智慧化管理到戶場景、污水處理廠數字化監控場景、微動力污水處理站自動化處理場景。 建設管理“一手抓”三分建,七分管。 供排水設施大多是“地下工作者”,一旦“梗阻患病”,“望聞問切”難度很大,“開腸破肚”成本很高,保暢通的重點就只能在日常不間斷地巡視和巡查。 宜陽縣錦屏鎮杏花村的微動力排水設施建成后,當上了管理員的周明現練就一套獨家本領,通過看、聽,就能知道設備運行是否正常。 除了人員巡檢外,全網視頻監控、管網檢測、中控調度的數據都實時在線。 加上供水管理到戶、污水處理廠數字化、微動力污水處理站自動化處理的智慧化管理體系等,全縣城鄉供排水一體化運維一目了然。 “當用戶用水發生異常情況,大屏界面立即跳出報警信號,工作人員可以在信息大屏這個“駕駛艙”中點擊相對應的按鈕進行實時操控,遠程管理,降低不必要的損失。”張社民十分形象地進行說明。 清晰明了“一本賬”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投資大,錢從哪里來? 宜陽縣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導、債貸融合”的投融資模式,組織住建、城投集團,以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等4個項目,申請政策性金融貸款12.68億元;組織水利、住建等部門,以地表水置換、城鎮供排水一體化、見鶴污水處理廠等項目,申請專項債5.18 億元。同時,還整合了縣里鄉村振興銜接資金5000萬元。 資金到位,如何用? “資金來之不易,誰都不敢大手大腳,必須保證一分錢掰成兩半花。保證一分錢掉地上,群眾都能聽到叮叮當當的響聲。”聽聞記者疑問,張建芳的話擲地有聲。 怎么保證?靠國企。 宜陽縣整合縣水務集團和宜農人居環境治理公司,成立城鄉水務國有運營公司,變多頭建設、分散管理為統一建設、集中管理,破解九龍治水難題。 在整個供排水環節中,供水是收費的,有收益,但污水處理基本上是“賠本買賣”,而且賠得還不少,這就給城鄉供排水一體化可持續安全運營出了一個難題。 宜陽縣在推進這項工程中,早知道、有預案:以供補排。 城鄉供排水一體化已經運營一段時間的錦屏鎮杏花村黨支部書記周京偉給大家算了一筆賬:村里的微動力排水設施,每月電費、人工等成本約2000元,按照每噸2元的用水價格計算,村里水費收入可以覆蓋排污成本。 黨政干部和企業用心做事,用情投入。 在聚力推進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宜陽縣真正讓“源頭活水”流入千家萬戶,廣大百姓樂享的是“放心水”“安全水”“幸福水”,生活自然過得有滋有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