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雞引歌高亢,晨星不愿隱去在瞭望,紫燕檐下筑巢忙,綠樹若煙鳥兒唱。早夏北國小村莊的早晨,家家戶戶幾乎同時敞開門窗,男人出屋也不擼把臉,扛起門后的鋤頭邊走邊卷支旱煙點燃銜在嘴上。走到地頭先望一望田地一壟壟綠油油茁壯的禾苗,欣喜便躍然于臉上,然后甩開膀子鏟田壟上的雜草,除去多余的禾秧,記住空苗處,待老天下雨時頂雨補種,不讓土地少產一粒糧。 男人走后,女人跟著也出了屋,先打開雞、鴨、鵝架,在院子里揚幾捧糧食,引來家禽們一頓瘋搶,然后在裝滿水的缸中舀盆溫乎的水,梳洗完畢,回到廚房,不一會裊裊炊煙就飄動在東方升起的霞光。 在這人間的煙火里,飯菜的香味便在村莊里飄蕩。做好了飯菜開始收拾院子,打掃廳堂,然后看一會夢鄉里孩子們睡覺的模樣,雖有些不舍,但又不得不叫醒,中華農耕文明,主要是耕讀兩件事,大人守望田園勤勞作,孩子早早去學堂,知書達理懂做人,筑牢根基圖國強。在那彎彎曲曲的鄉間小路,男孩子們追著翩翩的彩蝶和小鳥的歌唱,女孩子們邊踩著五顏六色的花朵,一路歡笑,一路歌唱。 這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農村實行第一輪改革(家鄉實行土地責任制)也是我十年苦讀未能擠過高考獨木橋落榜,回鄉務農時早夏晨景的印象,如今想來幾十年恍如一瞬。后來雖然我走出了家鄉,工作生活在縣城,可我忘不了生我養我的家鄉,仍常惦念著祖祖輩輩守望田園的家鄉父老,家鄉的田野是他們賴以生存的糧倉,長年累月摸爬滾打,是為了養活自己的家人,讓土地多產糧,也是為了共和國能安穩富強。中國的廣大農民一生都默默無聞,把汗水和心血澆灌在土地上,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沒有閃閃發光的勛章,但他們卻是我們的恩人,讓人敬仰。 我自知位卑,但我時刻關注生我養我的土地,用手中的筆謳歌農民的樸實和善良,謳歌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統領下,農村欣欣向榮的新變化,新氣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