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常來便民餐廳給奶奶打飯,用就餐卡每頓飯才花5塊錢,經濟實惠,菜品搭配健康營養,味道也不錯,真是太好了。”嘮起家門口的黨群服務站,家住原香墅小區的孟女士有道不盡的贊嘆。 近年來,梅河口市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增進民生福祉,圍繞居民的多樣化需求,探索推行“一統三化”基層治理模式,實施街道、社區便民服務提升工程,利用100個網格黨群服務陣地打造“10+N”便民服務體系:開展政務便民服務、智慧醫療服務、物業監管服務、民意訴求征集服務、特殊群體日間照料服務、課后臨時托管服務、就業創業服務、市民食堂簡餐服務、矛盾排查調解服務和法治文明建設服務等10項基礎服務和N項特色服務。 新華街道建國社區有無物業小區71個,治理難點、痛點問題凸顯。針對這一老大難問題,新華街道建國社區黨委書記楊洋自有招法:“我想把整治工作作為今年的‘書記項目’,探索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和為民服務新模式,以‘黨建+共治+自治’三合一的工作法,破解無物業小區治理難題,總結經驗再推廣到其他社區。”開展“基層建設年”活動以來,“書記項目”成效明顯,已建成“市民食堂”5個,原本廢棄臟亂的車庫變成了居民休閑娛樂的“鄰里灣志愿者之家”,小區群眾紛紛豎起大拇指。 “不用預約,不用掛號,更不用繳費,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專業醫師的診療,還能免費得到贈藥,真是太幸福了。”橋西社區低保戶張大伯向前來義診的萬和堂中醫院院長楊麗軍道出了心里話。 近幾年,梅河口市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有效盤活區域黨建資源,做實“黨建聯盟”,探索共建共享基層治理工作模式,推動各方力量和資源向基層匯聚延伸。5個街道聯合共建部門、駐街區單位、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等107個盟員單位,成立了23個黨建聯盟組織,通過黨建聯席會議共商共議、群策群力,破解基層治理難題327件。廣泛開展“在職黨員回歸社區”活動,市級領導帶頭,5857余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每人至少認領1個服務崗位,解決居民微心愿、扶貧幫困、小區治理等實際問題1000余件。開展市直機關黨支部與社區網格黨群服務站“雙百雙提”活動,不斷完善服務體系,激活城市最小細胞。每天早晨,居民在網格黨群服務站就能吃上熱乎乎的便民簡餐。白天,老年人在這里看書、讀報、下棋……這里已成為市民溫馨的家園。 聚焦高頻政務服務事項,推動將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老年證發放審批、辦理夕陽紅老年人免費乘車卡等24項服務事項逐級下放延伸到街道、社區、試點網格黨群服務站辦理,通過對居民提供事項幫辦、代辦、約辦服務,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在群眾身邊“一窗受理”“一站服務”。截至目前,各類事項在延伸服務點已辦理6000余次。 聚焦“一老一小”,廣泛開展健康志愿服務,各街道、社區、黨群服務站與轄區醫院黨支部、黨小組結成包保對子,常態化開展“黨建健康行”活動,定期開展免費體檢、義診和健康指導,為全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承擔起家庭醫生職責,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黨群服務站。通過合理布局,建立市民食堂早餐點19個、便民餐廳16個,實行統一配餐,為老年人就餐發放補貼,減少了居民就餐距離、消費壓力。寒暑假期間,為100余個職工家庭子女提供15—20天的短期公益特長培訓和全天托管服務。在網格黨群服務站建設職工驛站33個,建立老黨員工作室3個,組建志愿服務隊78支,分類開展豐富多彩志愿服務,真正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