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省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實施方案公布, 傳遞了黨和國家糧食生產方面的穩面積、穩產量、穩政策、穩定種植者收益的信號,極大鼓舞了優勢產區生產者的積極性,不管市場價格發生什么變化,種植玉米和大豆的收益有國家政策兜底的保障。 補貼是針對2016年以來國家收儲制度的改革,玉米和大豆由市場定價,補貼直接補給生產者,玉米大豆價格和補貼分離,國家在世貿規則框架內,不再通過補貼的方式對市場價格進行干預,而是通過生產環節補貼保障收益。 文件規定,從2020年開始,中央財政對玉米、大豆補貼面積實行基期管理,我省明確對市縣可獲得補貼的基期面積為2018年統計玉米播種面積和2019年統計大豆播種面積,2020-2022年保持不變。 確定補貼額度。國務院測算分配對各省補貼額度;省對市縣玉米補貼額度核定繼續按照玉米和大豆播種面積測算的補貼額度,省里不集中調劑補貼資金用于種植結構調整。市縣根據省里核定下達的補貼資金、本地財力狀況,確定對本地玉米和大豆生產者的補貼額度。允許調劑不超過10%的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資金用于種植結構調整,可因地制宜用于馬鈴薯種植、黑土地保護、優良品種和技術推廣、品牌營銷及市場化收購等方面,促進玉米和大豆生產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補貼對象是誰種地給誰補。全省范圍內玉米和大豆生產者,小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場等。通過轉包、轉讓、租賃、土地入股、托管等形式流轉土地的(包括鄉村機動地),補貼資金應發放給實際玉米和大豆生產者;流轉雙方另有商定的,經流轉雙方確認同意按雙方商定意見辦理。如地主領取的,地方政府要引導地主相應減少土地流轉費,真正讓玉米和大豆生產者受益。 補貼范圍為基期面積范圍內合法耕土地上當年玉米和大豆種植面積;退耕的土地、未經批準開墾耕種的土地或者禁止開墾耕種的土地等非合法耕地上的種植面積、虛報面積。各市縣根據地域種植特點、玉米和大豆未來預期收益比較、區域產業發展等實際情況,在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按照效益優先的原則,合理確定玉米和大豆生產者的補貼標準。 實行補貼公示制度等,對經審核確定的玉米和大豆生產者的補貼面積、補貼標準、補貼金額等補貼信息要在村屯和鄉政府或農場張榜公示。切實做到公開、公正、公平。各市縣將補貼資金通過直接匯入補貼對象“一卡通”的方式及時足額發放,嚴禁發放現金。發放給農業合作社、農場等單位的補貼,要通過單位對公賬戶發放。 這個方案堅定了農民種糧的信心,農民在安排種植計劃的時候算出比較效益,決定多種什么和少種什么品種;安排茬口時考慮好下茬作物的情況,安排好除草劑,避免藥害;流轉土地的雙方要協商約定好補貼事宜,避免糾紛。負責統計的鄉、村工作人員要盡職盡責,信息要廣為告知,避免漏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