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深山中,林多地卻少,村民收入停滯不前,增收致富步伐緩慢。面對這一困局,集安市頭道鎮葦沙河村黨支部、村委會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充分發揮山林資源優勢,打造林下“聚寶盆”,把馬家東溝的一座座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葦沙河村馬家東溝有2個生產組,常住戶44戶、125口人。這里四周山嶺環繞,喬灌林木密布,耕地面積不足200畝,農民僅靠傳統種植業難以實現生活富裕的目標。 窮則思變。2021年,村兩委完成換屆后集思廣益,精心謀劃產業發展方向。經過深入調研,多次研究討論,決定依托資源稟賦,利用當地森林覆蓋率高、土壤肥沃、氣候條件適宜的資源優勢,有效盤活馬家東溝林地資源,種植五味子、三枝九葉草、軟棗子等優質高效作物,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思路為綠色發展、生態循環提供了一劑“良方”。 黨員與村民研討林下經濟作物種植技術 黨員當先鋒,帶領村民干。有了好產業,沒有人帶頭干不行。面對眾多村民的觀望態度,陳樂敏、洪峰等黨員積極發揮引領帶動作用,率先發展三枝九葉草、軟棗子種植產業。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剛開始種植三枝九葉草、軟棗子等作物時,由于經驗不足、缺乏種植技術等原因,出現了成活率低、長勢緩慢、枝葉枯萎等情況。面對這些難題,陳樂敏、洪峰沒有放棄,而是一邊向專家請教,一邊進行土壤比對,一邊學習鉆研種植技術……鎮農科站也行動起來,組織技術力量幫扶,從苗株栽培、病蟲害防治、測土施肥等方面給予技術培訓、咨詢和指導,幫助解決難題,使種植技術不斷完善成熟。 郁郁蔥蔥的三枝九葉草 組織引領,帶動發展。馬家東溝黨員發展林下經濟成功之后,村黨支部經過研究,決定帶領群眾發展林下經濟。村干部挨家挨戶做工作,宣傳發展林下經濟的政策和有關知識,介紹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和種植經驗,引導大家放開手腳發展農業生態經濟。于是,村民們紛紛行動起來,五味子、三枝九葉草、軟棗子、龍須菜等林下經濟作物如雨后春筍,迅速發展起來。 人勤物豐,青山生金。種植戶楊青秋介紹說:“我種三枝九葉草兩年多了,趕上市場價格好,一斤能賣到60元。現在家里種了3畝地,收入達到40余萬元。” 晶瑩剔透的五味子 村領導告訴記者:“現在,大家種植五味子、軟棗子、三枝九葉草、龍須菜都已‘上了路’,也積累了不少種植經驗。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產業鏈,產品也不愁賣,到時候打一個電話,老板就上門收購了。”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林下經濟的全面開花,帶來的直接效益便是農民增收。經過幾年的發展,馬家東溝大多數農戶都搞起了林下產業。目前,有13戶種植三枝九葉草、25戶種植五味子、5戶種植龍須菜、6戶種植軟棗子。這些作物帶來了豐厚收入,最低年產值400萬元,最高可達600萬元。 軟棗子碩果累累 “繼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鼓勵農戶種植特色經濟作物,探索落實‘黨組織+合作社+黨員+群眾’模式,讓村民吃好這碗‘生態飯’,助力群眾增收致富。”嘮起發展林下經濟,村兩委一班人信心百倍,決心帶領村民發展多種特色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讓村民生活更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