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自己的力量,守護湖畔、林間鳥兒的自由……從1997年開始,雙遼市林場職工劉曉光便堅持植樹造林,為鳥兒們護航,一干就是27年。 7公頃林地、3萬多株樹木,冬去春來,一批又一批鷺鳥在此筑巢,孵化出一窩窩幼鳥。如今,在劉曉光種植的林木里,鷺鳥數量已從最初單一品種的幾只白鷺,壯大到現在白鷺、夜鷺、蒼鷺等多品種一萬多只,這是劉曉光堅守27年交出的生態答卷。 白鷺舞翩躚。27年前與鷺鳥的一次邂逅,劉曉光從此開始了愛鳥護鳥的旅程,讓他也從“種樹人”變成“護鳥人”。如今,年近古稀的劉曉光說:“只要我在一天,我就會繼續種樹、造林,守著它們一天。” 魚翔淺底,水鳥嬉戲。二十七年間,劉曉光親手種下的一棵棵樹木,如今已郁郁蔥蔥,每年引來一萬多只鷺鳥在此棲息繁衍。 年復一年,鳥兒以春風秋雨為信,用一次次如期回歸完成對劉曉光的“生命約定”;劉曉光用愛作答,將這份默默守護刻進自己的生命旅程。 四月的雙遼,乍暖還寒。早上天剛放亮,69歲的劉曉光便準時走出家門,穿行在這片早已爛熟于心的林木之中,巡視、修剪樹枝、清理鳥糞,開始一天的工作。 一排排挺拔的楊樹,粗的已經一人環抱,幾乎每棵楊樹上都有三五個鳥巢。“你看,那一棵樹上,有三個鳥窩,最上面的是白鷺、中間的是池鷺、底下的是夜鷺。現在候鳥還沒有回來,5月初陸續回來,五月中旬差不多都回來了……”劉曉光一邊指著樹一邊向記者介紹。 談起鷺鳥,劉曉光有說不完的話題。他的耳朵“認得”很多種鳥鳴,聽得懂鳥鳴是高興,還是憂傷、驚恐。“鷺鳥成群地飛來飛去,鳥鳴聲不絕于耳,這是我最喜歡的場景。” 鷺鳥是生態環境的晴雨表,“生態好,鷺鳥歸”便是其寫照。從單一的喜歡鷺鳥,到全方位的研究,說起這些年來與鷺鳥之間發生的故事,劉曉光仍然記憶猶新。有一次一只小鳥受傷從樹上掉下來,他及時發現,并把小鳥帶回家中,給小鳥喂小魚和小蝦米以及包扎傷口,經過細心觀察和照料,小鳥終于被救治好,親手把它放回藍天,讓它自由飛翔。這樣的事例在劉曉光身上更是數不勝數。 不負相遇,用心守護,這是劉曉光毫不猶豫的選擇。對待鳥群,劉曉光細膩溫和,對“不善之客”,他歷來冷臉。在他的“強勢守護”下,多年間,鳥群得以不斷繁衍,家族壯大興旺。 與鷺鳥們相伴的日子是輕松快樂的,但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附近有不少村民承包魚塘,鷺鳥以捕魚為生,人與鳥之間矛盾不斷。” 為了更好地保護鳥類,劉曉光煞費苦心。他自掏腰包購買一些小魚,投放在附近一些“小水泡”中,用來喂養鷺鳥。從種樹到喂養,劉曉光傾盡所有,開始不被家里人理解,隨著時間流逝,家人們慢慢地被他的堅持所打動,27年來的風雨無阻和不為名利的付出與堅守,讓家人們為他感到自豪和驕傲。 “以前不理解他,想著種好自己的樹,看護鳥干嗎?隨著‘老劉’的保護,鳥類不斷增多,我也喜歡上鳥了,等鷺鳥都回來,每天早上我倆都先去看一圈鳥,再回來做飯。”劉曉光愛人王麗笑著說。 “白鷺高高立,青映暮天飛。愛心守蒼鷺,但使群鳥歸。”27年過去,劉曉光愛鳥護鳥的心從未改變,每當鷺鳥們如約來臨,劉曉光總是習慣坐在樹林中的長凳上,看一看這些“老朋友”。 “增綠就是增優勢,植樹就是植未來。”劉曉光告訴記者,愛鳥護鳥是守護綠水青山,也是建設生態文明,希望大家共同參與進來,一起保護愛護鳥類,積極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