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精神,國家六部門共同制定《生態扶貧工作方案》,推動脫貧攻堅與生態文明建設實現“雙贏”。同年,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強調“積極發展農村社會工作”“引入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助力黨和政府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圖景。 專業性的農村社會工作是在利他主義價值觀的指導下并立足于農村的社會工作。專業的農村社會工作服務是以解決農村居民實際生活困難和農村社會發展的困境為目標。它是社會工作在農村的實踐,農村社會工作最終的目標是助人自助,實現農村社會持續穩定發展。因而具有高度的人文主義和社會主義情懷,但同時也需要面對當前農村發展的實際問題,當前我國農村發展主要面臨的就是農村空心化問題,大量的農村勞動力缺乏對農村發展的正確認識,認為農村沒有前景。因此,不懂也不愿意從事農業勞動,并且逐漸逃離農村,而“三留守”人群成為農村發展的主力軍。農村的勞動力正在逐年減少,農村活力明顯減弱,因此農村社會工作必須針對以上為題做出積極的回應。農村經濟發展落后,空心化問題顯著,所以當前農村社會工作應著力解決“三留守”問題,服務好農村留守人員,并在發掘鄉村文化和生態優勢的基礎上吸引更多社會資源投入農村,以及做好農村本土人才回流工作。 農村社會工作的社會功能可以有效服務于鄉村振興,工作方法是以社區為重點,著力發展社區化農村社會服務工作,首要任務是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福祉和發展潛力,推動農業農村可持續健康發展,恢復農村社區相互扶持的社會功能。當前,我省鄉村發展面臨的問題,一方面要考慮如何保障和改善農民的基本生活環境和生活條件,實現脫貧并向小康生活邁進;另一方面要考慮如何強化農村居民的自我發展意識,激發自身潛力,實現依靠居民自身力量走出發展困局。針對以上問題,與農村社會工作具有高度的契合度,進而能夠更好地在服務社區開展針對性服務,同時整合社會資源,多方面推動農村社區發展進程,促進農村社區持續健康發展。 吉林省農村社會工作的服務對象是偏遠落后的農村居民,背景是相對落后的農村社區環境,在該地區服務的社會工作者,應擺正心態,用發展的心態去看待農村社區,不要抱有過于悲觀的態度,也不能按照過于理想化的思路去思考村民在其環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多種原因的限制,農村居民對自身能力的認識還遠遠不夠,應采取將專業的社會共作方法與本土實際社會服務經驗相結合的方式,特別是要根據實際情況,運用個案、小組、社區等工作方法,在為服務對象鏈接資源和服務農村社區中靈活運用。解決服務對象和農村社區的實際問題,從而促進農村社區持續穩定發展。例如,促進農村居民參與農業勞動的積極性,就應幫助農民合理使用土地,增加土地轉化率,種植出適合土地生長,效益高的農產品。 社會工作者應與當地的社會組織力量緊密合作,借助當地資源優勢,推動農業農村持續健康發展,積極尋找可借鑒的本土發展路徑,不斷探索發展吉林省社會工作推動鄉村振興的實踐經驗。 (作者單位:長春工業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