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腳板精神”不能丟山路彎彎,寒風陣陣,腳步匆匆。空氣中還散發著燃放煙花的火藥香,小山村還沉浸在歡度2024年新春佳節的氛圍里。臨江農商銀行黨委“一把手”帶隊,組成工作專班,深入部分邊境村開展專項調研,與廣大農戶面對面、零距離嘮家常、話發展,為興邊富民送真情、出實招、作貢獻。 位于鴨綠江邊的臨江市毗鄰邊境,興邊富民、助振興發展任務艱巨。借助“萬企興萬村”助力“興邊富民”大平臺,行黨委通過專題大調研,摸準“三農”脈搏,契合農戶需要,提供金融服務。拓展“黨建+金融”服務網絡,宣傳推送金融新產品,積極拓展服務空間,不斷滿足農戶生產、消費新需求。 用腳板丈量土地,以服務實現作為。該行黨委圍繞邊境村自然條件、人口結構、產業發展,結合總行“送金融服務進村”“興邊富民”普法宣傳等活動,不斷為調研活動注入新的內涵,集中向農戶提供金融知識、就業指導等服務,種好推進鄉村振興的責任田,收獲“黨建+金融”的新成果。 通向四道溝鎮雙頂山村三社的公路左一圈右一圈,邁進農家小院的步伐深一腳淺一腳。3月8日,臨江農商銀行零售貸款中心主任、四道溝支行行長帶領信貸員,輕輕敲開村民家的房門。抖落掉身上的雪花,暖和一下凍僵的雙手,抓緊增加授信額度,辦理養殖肉牛貼息貸款,一串歡聲笑語飛出了寬敞整潔的農家大院。 工作人員換了一茬又一茬,設備更新了一代又一代,臨江農商銀行“鐵腳板精神”不斷發揚光大。 “便民窗口”不能撤一張張笑臉,拉近了與顧客的距離;一杯杯熱茶,帶來了春天般的溫暖。葦沙河支行通過“便民窗口”,幫助做小買賣的客戶換零錢,將殘損的人民幣兌換成新錢,也把熱情優質的服務送到了客戶的心坎上和笑容里。 積極響應臨江農商行黨委啟航新征程、展現新作為、點亮“微心愿”,深入持續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便民惠民活動的號召,全行上下從高管到員工,人人爭做便民惠民的“窗口”,個個展現服務“三農”的風采。 從“新”做起,以“新”暖心。白馬浪村、大松樹村地處比較偏遠,連續下了幾天的大雪讓蜿蜒的山路更加難行。葦沙河支行長帶領員工們將一捆捆嶄新的人民幣包裝好,按照群眾的需求分出不同的數額,少的幾十元,多的幾百元,上門兌換,熱情幫助群眾實現“新錢壓歲”“龍年吉祥”的美好心愿。 “守準鐘點,邁開腳板”。冬天天亮得晚、太陽下山早,村民有吃兩頓飯的習慣。花山支行行長每天上午10點多鐘,準時開始在微信群“線上直播”金融新業務,對使用“老人機”的農戶按照約定時間走訪上門。勤勞淳樸的農民,熱情隨和的農商人,看起來就像一家人一樣。 春天里的鴨綠江像一條飄帶,為六道溝鎮鑲上了一道銀邊。臨江農商銀行運營管理、風險管理、渠道信息等部門會同六道溝支行一起,利用村民趕大集、購農資、備春耕的黃金節點,采用手機短視頻、宣傳單、抖音等多種形式,向群眾宣傳講解禮儀存單、財富貸等新業務和防范金融網絡詐騙、非法集資等金融知識,用一扇扇“窗口”連接起城鎮鄉村、男女老少和萬戶千家。 “小背包傳統”不能忘一個個繡著“太陽果”的背包,裝上“吉林省創業擔保貸款個人申請表”“信貸從業人員行為管理‘十條禁令’”“信貸從業人員陽光辦貸‘八不準’”等材料,再加上現代化的智能手機,組成了一個個“流動銀行”,為遠在大山里的群眾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務,也將農商人薪火傳承的“小背包傳統”擔在了肩上。 “冬春兩季,飼料需要量大,資金周轉快,農商銀行總是送服務、幫大忙。”雙頂山村肉牛養殖戶老潘一邊沏茶倒水,一邊講述臨江農商銀行扶持農村養殖業發展的感人故事。 雙頂山村人少地多,家家都是種糧大戶。金秋時節,漫山遍野的玉米、大豆秸稈,由于得不到有效利用,白白爛在田間地頭。臨江農商銀行積極爭取“三級財政”大力支持,先后投放“創業通肉牛貼息貸款”1000多萬元,幫助200多個農戶發展肉牛養殖產業,使曾經偏遠落后的小山村成為如今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小背包”扛起“新業態”。臨江農商銀行擦亮“黨建+金融”品牌,利用“三級聯創”“三先鋒”創建、“銀社共建”等載體,扶持四道溝鎮三合城村盤活利用村內閑置土地,新建溫室育苗大棚,培育特色果蔬菜苗,“智慧農業”充滿生機。 “鐵腳板”釋放“新動能”。“移動銀行”幫您辦,便捷金融工具“線上辦”,志愿服務下沉社區“馬上辦”,與廣大農戶分享普惠金融的方便和快捷。錯草村村民董某利用農商行貸款發展種植業,80多畝北五味子初具規模;夾皮溝村村民杜某在農商行的支持下從事藍莓種植,拓展電商平臺,擦亮地域品牌,收入穩步增長。 堅持黨建引領,彰顯“三農”特色。臨江農商銀行開動腦子、撲下身子、邁開步子,幫助農戶選對路子、甩開膀子、多掙票子,收獲發展生態特色農業沉甸甸、金燦燦的碩果。截至2月末,全行個人存款余額 53.36億元,較年初凈增長2.69億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39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