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陜西,多彩榆林。 6月26日,記者走進“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榆林市榆陽區古塔鎮趙家峁村,只見村頭廣場干凈整潔,112間灰墻紅瓦的美麗農居掩映在綠柳之下。 誰能想到,在2013年以前,這里還是山大溝深、土地貧瘠的貧困村,多數青壯年進城務工,耕地閑置荒蕪。 “趙家峁村和其他村一樣,沒有明顯的區位優勢、獨特的資源稟賦。2013年前,村里土地貧瘠,青壯年80%外出務工,留村人口老齡化嚴重,耕地撂荒,經濟發展滯后,村民人均年收入僅3000元左右,一度成為省級重點貧困村。”趙家峁村第一書記王奮堂坦言。 變化源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在趙家峁村改革展覽館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征求群眾入股意見簽字表上的紅手印格外醒目。 2013年,榆林市榆陽區以趙家峁村為試點,大膽探索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支撐,改革得有能人主導。一些外出創業成功人士致富不忘家鄉,矢志做“頭雁”引“歸雁”,組成新一屆村黨支部,著力謀劃村子發展藍圖,大手筆率先推行資金入股股份合作模式,發動村里的能人自愿入股,推行“三變”改革,圍繞增收致富主題,以發展村集體經濟為紐帶,抓住農業產業建設和新居建設兩項重點工作,大膽嘗試改革,在“變”中贏得機遇,推動發展。 利用村集體流轉的土地和村民籌集的資金,趙家峁村建起了33座設施果蔬大棚、35畝集中養殖小區;新栽植山地葡萄150畝、山地蘋果150畝、酥梨30畝;建成112套美麗農居,成為集“觀光、采摘、休閑、旅游、戶外運動、學習”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綜合體,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趙家峁村實現了產權制度改革帶動產業振興的巨變。 據了解,在成功實現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上,將鄉村旅游作為支柱產業,是趙家峁村成功振興的決定性因素。 現如今,這個陜北小山村竟然有高空索道、玻璃橋、游樂場、德式滑道、民宿、美食街區等高檔“配置”,是遠近聞名的景區。 王奮堂介紹,旅游業現在是趙家峁村的支柱產業。以村里的9D玻璃橋項目為例,2019年春開業初期,大量游客涌入趙家峁村,當時玻璃橋項目的收入也創造了奇跡,最高峰時曾經每天通過1萬人,按照每人60元來算,每天收入高達60萬元,堪稱“陜北第一”。 今年37歲村民趙陽陽之前在外打工,沒有穩定收入,隨著趙家峁村鄉村旅游越來越紅火,回到村里就業——開景區觀光車。 “現在一個月能賺4000多,每年還可以參與村集體經濟分紅6000多元,平時還能在景區做一些小買賣,現在收入可觀,日子越過越好。”趙陽陽說著,開心地笑了。 如今趙家峁村,峁上,青山掩映,綠樹環繞,紅瓦灰墻的新居鱗次櫛比;峁下,山水田園,瓜果飄香,彩虹滑道、叢林穿越等旅游項目廣受歡迎。景區游客每年在30萬人次左右,營業額達1400萬元。 趙家峁村富裕后,還吸納周邊3個貧困村和10個自然村,建成更大規模、更大體量的“泛趙家峁田園綜合體”,帶動周邊農民增收致富。 |